【#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商隐《微雨》和周邦彦《春雨》古诗词比较阅读》,欢迎阅读!
李商隐《微雨》和周邦彦《春雨》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微雨 【唐】李商隐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
春雨 【宋】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选择了“雨”作为抒写对象,诗歌题材相同,意境却不相同。 B.“初随林霭动”,写雨丝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突出雨的清冷和缥缈。 C.“耕人扶耒语林丘”,着一“语”字,表达农人在春耕之时得春雨之喜悦。 D.李商隐对纤细如雾的微雨,体物工切;周邦彦描摹雨后春景,清新生动。 2.赏析写“雨”的艺术手法。 【答案】
1.B
2.李诗:通篇不着“雨”字,从视觉、触觉、听觉等角度描摹作侧面烘托;用词准确轻巧,“初”“稍”“凉”“虚”等词表现了雨之“微”之不易觉察。
周诗:未着力于雨中之景,而是侧面烘托、渲染雨后之喜;诗中有画,耕人扶来、花外落鸥及水漫野塘,画面鲜明生动。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
B.“突出雨的清冷和缥缈”说法有误,突出雨的细微和朦胧。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李诗:全诗摹写入微,绘形绘声,通过多方面的刻画,传达出微雨的内在神韵,其妙处在于从虚处着笔,避免从正面铺写雨的形态,只是借人的感受作侧面烘托,显得非常灵活而
新鲜。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两句从傍晚时分写起,这时微雨刚下,视觉上像看到它随着树林中的雾气一起浮动,根本分不清是雾还是雨;逐渐地,微雨伴同夜幕降临,它分得了晚间的丝丝凉意。
“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两句续写下去,写的是夜已深,而微雨下了很久仍没有停的情景。夜间微雨久久不停,气温随之下降,人在屋内,即使远离窗子,仍然感到有点冷,而那寒气仿佛还侵逼到那闪摇不定的灯火上。久雨后的空气也变得潮湿了,雨点也增加了些重量,在空空的庭院中,可以听到近处水面传来的微弱的淅沥声。四句诗写出了从黄昏到夜晚间微雨由初起到落久的过程,先是全然不易察觉,而后渐能察觉,写得十分细腻而熨贴,但又没有一个字直接刻画到微雨本身,仅是从林霭、夜凉、灯光、水声诸物象来反映微雨带给人的各种感觉,显示了作者写景状物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底。用字也极有分寸,“初随”“稍共”“侵”“冷”“虚”“近”,处处扣住微雨的特点,一丝不苟。
周诗: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诗人认为: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运用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从侧面描写“耕人”“花”“鸥”来表达效果 ;结构布局上注重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未着力于雨中之景。诗中有画,“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野塘漫水可回舟”,耕人扶耒、花外落鸥及水漫野塘,画面鲜明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798a7584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