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思维:数学课堂的根本》,欢迎阅读!
思维:数学课堂的根本
新课改的实施,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隐约发现:有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热闹了,数学味淡了;综合性有了,学科性丢了;学生真动起来了,教师却溜走了;有时教师激情燃烧,学生烟都不冒。课改流于形式,这就成了无“根”的课堂。那么,数学课堂的“根”是什么?课程标准给了我们答案:“根”就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 创设情境,激发主动思维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各种有实效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思维功能,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北师大版的教材本身就是一个情境很强的教材,每一课都有情境图,教师可以有效的将教材中呈现的这些情景引人教学,引发学生思考。但是,教材的编排面向的是一个广阔的群体,由于地域、习惯的差异,并不是每一个情景都适合当地的学情,比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两位教师的不同处理,得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一位老师首先出示书中的情境图:这是小青班上同学的座位图,该怎样来描述小青的位置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在全班汇报。虽然学生也在思考,但可以看得出学生并没有置身其中,讨论并不积极。另一位教师则把例题的情境图置后,变成了练习题,以“你想怎样来描述自己的位置?”为问题,叩开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大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在白色题卡中呈现,有的孩子用画图描述,有的孩子用文字描述;然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数对卡片,揭示“用这些数字和符号也可以来描述位置”,激起学生的疑问,教学的切人点在疑问中形成;接着,让学生先自己对红色卡片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多媒体出现的卡片上的数字,发现数对的奥秘,把花枝招展的情境图教学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
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加强学生语言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加强对解题步骤和思路解说的训练。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践应用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审题,指出它的已知条件和所求,并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有理、有据的确定解题思路,然后要求学生用清楚、准确和有条理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如在引导学生做“美霞服装加工厂计划做670套衣服,已经做了4.5天,平均每天做82套,剩下的要在3.5天里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这道应用题时,经过分析后指出:“670套”是总的工作量,“4.5天”是已经完成的工作时间,“82套”是开始工作时的工作效率。“3.5天是剩下的工作量时间,这些都是本题的已知条件;而本题所求,即是剩下的工作所使用的工作效率。接着,要求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即第一步,求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根据工作总量等于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所以列式是82×4.5=369(套);第二步,是求剩下的工作量,用总的工作量减去已完成的工作量,列式是670减去已经完成的工作量,求出剩余的工作量;第三步是求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即剩余的工作量所用的工作效率,列式是:剩下的工作总量除以3.5天,求出的结果就是剩下的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最后要
求学生把解这道应用题的整个步骤和思路用清楚、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口述出来。这样,就可以把语言的训练与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巧妙的结合起来。
2.学会和加强解说学习方法的训练。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加强解说学习方法的训练,可以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比如“铅笔有多长”一课,在推导出1分米中有l0个1厘米后,让学生根据学习分米的方法自学毫米,使其大胆地推导出1厘米中也有l0个1毫米,最后说清楚这种推导方法及其道理。这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而且还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进入自寻信息的境界”。
三、启发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学生思维的发散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启发式教学能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还可以怎样拼接”等启发性提示。可能就是因为教师多问几个“还有其他方法吗?”,就唤醒了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以六年级“圆的欣赏与设计”一课为例。这是一节常规课,没有花哨的课件,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看一看”时,笔者就引导学生猜图案的画法。在笔者的启发下,这看似简单的提问,学生的思维潜能被激发出来,想出了很多种画法,而且有些画法甚是巧妙。有了第一环节的铺垫,在下一环节的创作中,学生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创作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4801f4a0116c175e0e48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