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欢迎阅读!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知识的重要性
社区,是居住于一定地域的具有归属感、守望相助的人们组成的活动区域。我国城市社区,一般是指居民委员会辖区。作为社会管理与建设的基础,社区是防灾减灾机制的基本单元。社区不仅要有警察和保安,还要有应对灾害的安全管理人员。“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为强化整体防卫,积极推动建立具备三大功能的防灾型社区,即灾前预防及准备功能,灾时应变及抵御功能,灾后复原及整体改进功能。
灾害发生时,往往导致道路中断等情况,社区常常等不及外来救援。而时间就是生命。社区要具备自救和自保的防灾功能,在灾后的第一时间,受灾者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生存,并把居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去。这就要建立起相对独立运作的区域型防灾体系,包括设立社区紧急避难场所和医疗救护基地,有简单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够自己运作起来,以赢得黄金救命时刻,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不同社区之间也要建立安全协调机制,提高自救和他救的能力。2003年应对SARS当中,不少社区组织发挥了特有的作用。
民政部于2005年国际减灾日启动了社区减灾平安行活动,以减灾进社区、减灾进学校、减灾进乡村为重点的社区减灾模式——创建减灾示范社区,举行社区救灾应急演练,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在示范方面,2003年10月1日,全国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设点建设在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朝阳段完成,北京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有社区应急避难标志牌的城市。2006年4月26日,上海首个社区避难所正式挂牌,社区民防工程设施陆续向市民公开,这些地下空间配备了醒目的导向标志。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居民们可以按照拟定的应急疏散方案,撤离到安全的地下民防工程内避难。
现在我国的减灾预案体系还只到达县一级,社区要尽快制定救灾应急预案。青岛将社区减灾活动列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成为全国首个建立社区减灾制度的城市,制定《街道灾害应急预案》,组建社区救灾志愿者和义工队伍,建立治安防灾民防巡查队伍,设置紧急避难和疏散场所。
2005年10月12日,广州市首次举行大面积停电事故联合演习,参加演习人数2000多人。演习模拟天河区某处电力设施突发火灾,导致天河、越秀两区大面积停电,停电用户约110万户,影响党政军机关、交通、商业广场、地铁、
高层建筑等人口密集区,牵涉医院、酒店等重要场所。演习暴露出来的问题在部门协调方面比较突出。如发现,由于地铁车厢内没有乘务员,全车仅有一名司机,因此一旦发生事故,必须靠广播宣传来代替乘务员引导乘客,引导大家了解事故发生状况、安抚市民,告知大家互相帮助,及时帮助残疾人以及老人、小孩。演习中还发现,各大医院停电时启动的备用电力容量有限,发电机由于闲置多年而严重老化!
社区居民要增强安全素质和风险意识,具备最基本的避难能力。一是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以备防灾。二是普及减灾知识,了解本社区所面临的风险,掌握避险、自救、互救常识。三是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减灾教育培训。
2006年3月1日,济南市青年公园街道被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推广协进中心命名为中国第一个安全社区。这个社区的减灾活动堪称细致入微、丝丝入扣。从消防设施的安置、设备的使用、火灾的逃生等,延伸到居民住宅电线老化状况的改造、装修材料的选择、煤气与暖气的安放等生活细节。还对居民的食品卫生安全、医疗卫生安全知识进行普及。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宣传演练开展了多年,都是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紧急情况。像平时做饭时候油锅着火了怎么办?小孩吃东西卡住了怎么及时地救护?幼儿园老师把一些常用的消防安全知识编成拍手儿歌,孩子们容易理解,更记得牢:你拍三,我拍三,公共场所别吸烟;你拍四,我拍四,用火不当会出事„„这些做法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对于一家一户来说,却都是关系到他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3936d374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