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

2022-05-19 05:29: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欢迎阅读!
教育体制,中国,现状,改革,建议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现状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得到不断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日趋繁荣,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日渐扩大,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然而在进步之中,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教育是培养人才最重要的一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根据当今中国教育体制的现状,完善财政教育体制十分必要。



一、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现状问题分析 1 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缺口巨大 近些年,政府重视基础教育并将大量教育经费投入到基础教育上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有了大幅度增加,2002年达到5480亿元。但是相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没有缓解,甚至有所加剧,教育经费总量缺口巨大。

(1)教育经费不足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最为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相当多农村地区不具备义务教育的基本办学条件。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学校的抽样调查,样本小学教学大纲开出所有课程的占87.2%,初中为21.8%小学课桌椅残缺不全的占37.8%初中45.9%小学试验教学仪器不全的占59.5%初中70.3%小学教室或办公室有危房的占22.3%初中28.8%小学购置教具、墨水、纸本、粉笔不足的占32.5%初中35.0%

(2)高校扩招后办学经费紧张、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高等学校在连续的大扩招后,办学条件紧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教师短缺,教学科研和学生生活设施严重不足,可能引起教学质量和学生生活质量的下降。

(3)我国教育经费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教育投入不足 财政教育投入总量不足,导致了教育产业化和教育腐败,加剧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教育社会公共品,投资教育没有短期利润。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的供给与需求长时间存在严重的缺口。在1993年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费的支出到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达到4%,而现在只有3.28%,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1996,在九个发展中人口大国中,我国小学净入学率和中等教育入学率都是最高水平,但在有可比数据的七个国家中,我国公共育经费占GNP的比例却最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统计表明:我国是用占世界1.18%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则更少。这样的漏洞让全社会出现了“择校费”“招生腐败”教育腐败”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配置以追求利润为动机,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2 教育财政的职责不明 在基础教育方面,由于没有明确各级政府在分级管理中各自应承担的职责,客观上是层层下放的办学权力,扭曲成了层层下放的办学责任。特别是实施义务教育10多年来,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责任和负担完全落在县、乡、村三级。村一级没有财政,乡一级是各级财政中最弱的一级,县级财政也大多是“吃饭财政”。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经费筹措能力相对最强,但承担义务教育的责任最小。这种财力与责任不一致、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不合理的状况,直接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3教育配置不均等加剧 1)区域配置的不均等

从政府教育支出区域配置的不公平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基础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明显,教育财政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等。首先,地区之间的不均等。2000,上海市普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2756),河南省最低(261);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海市最高(448),陕西省最低(不足9)。绝对差异分别达到了10倍和49倍!


教育经费和教学条件的巨大差距,使入学率特别是教育质量必然产生巨大差距。我国各地的经济状况十分不平衡,人均GNP在地区间的差距较大。所以,把义务教育投资支出全部下划到地方财政,必然造成比较悬殊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

2)资源配置的不均等

教育资源应优先配置初等教育但现行的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没有体现这一要求。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大量学龄儿童失学与高校毕业生大量失业并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恶化;义务教育阶段辍学、重读现象非常普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4、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总是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众化而不断被人们关注,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渐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扩招”所衍生的高等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的问题也凸显了出来。如果不能把教育的“量”的扩张与“质”的稳定和提高有机结合,必然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处理好质量监控问题,就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就有可能走弯路。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直接影响到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影响到家庭与社会的稳定。2011届毕业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全国就业的499万学生中,就业满意度不到50%,有70万人处于“低就业”状态,大学生就业问题亟待解决。



二、对完善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些建议 1、加大投入,调整结构

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我国人均GDP1998年已经超过了800美元,现已超过了1000美元,但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28%可见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太低。要实现教育经济的良性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刻不容缓。首先,借鉴发达国家对基础教育确定标准办学水平和实行职位轮岗的做法,完善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建立教育成本分级负担制度并由中央对全国的义务教育承担兜底责任。中央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得到保证,法律的形式强化教育投入总量。其次优化教育投入结构。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品”,应由政府无差别均等地提供,承担其全部和最终的责任。对于中、高等教育,因其具有消费的排他性,可依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利益原则,由政府、受教育者和社会共同分担,以政府为主渠道,以补助和贷款的方式给予支持。最后,公共财政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直接资金补助,对城市“外来人口”的子女应和当地户籍孩子一样,就地接受义务教育和参加高考平等竞争和录取。

2 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财政法规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教育财政的一些重大问题没有做出规定,或是规定得很不具体。应修订现行有关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中有关教育财政的条款,完善我国的教育财政法规体系,使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使用都有法可依,责任明确。首先,应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原则,并在分配方法中提出具体要求。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偏向发达地区的倾向,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有限。发达地区本来地方财力就大大高于落后地区,又在中央的补助资金中得到更多,地区之间的财力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各级财政资金的分配机制,保证财政体制的公平与透明。其次,要改变现行财政与教育部门权力过大、财政资金分配不透明的状况。要对公立学校学费的制定程序进行规范,学费属于公共服务收费,应该由物价部门向社会公布实施。再次,要在财政、教育部门的法规中,明确规定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如明确在公共财政体制中,教育经费支出是政府必须保证的公共支出,保证教育经费的供应主要是财政部门的责任,


而不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规定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和负担是政府的职责;规定保证贫困学生得到必要的资助是政府的职责,等等。

3 建立公平公正的资源配置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是运用教育而不是税收作为调节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就是注重利用通过给低收入者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的相应教育机会来治贫,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产力。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需要强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作后盾。机会平等的最低要求是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人人平等的起点。

针对教育投入,应借鉴发达国家公共财政的经验首先重点倾向基础教育本着公平的原则进行全社会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资源均等化分配,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水平,以保证国民接受大体相同的基础教育体现公民最基本的社会公平价值理念。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财力的不断增强,才逐渐增加对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投入。

为保证公共教育经费在公立学校之间的公平分配,应该建立公共教育经费监督机构,要职责是审核、批准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方案并将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公共教育经费分配预算的执行进行严格监督。还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教育财务制度明确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财政权限和责任。

4、保证高等教育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教育资源十分宝贵,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不对高等教育的质量把关关,就是白白浪费了教育资源。要保证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量,就必须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机制。具体地说,一是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即学术上的质量观、满足社会需求的质量观和整体性质量观;二是建立内控质量监控机制和外控质量监控机制,即内部建立校、院、系、班四级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外部应建立政府、社会和相对独立的评价机构三方互动又互不干涉的质量监控机制。三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标准化和数字化,从而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世界的教育标准。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校可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就业,解决学生向就业者转变的一系列问题;次,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也可积极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1b64d90975f46527d3e1c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