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政治学原理整理版》,欢迎阅读!
政治学原理-----论述题:
一、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
答:1.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
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由于政治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反映的是公共意识,受到民意、法律、组织、暴力等支持,所以,其权力行为具有权威性。
2.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正由于此,政治权力才成为社会势力展开角逐和斗争的焦点。
3.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为了实现政治服从,暴力往往是后盾。 4.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 5.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政治合作和妥协往往是在权力资源和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必要和可能。掌握权力的人,一般也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所以,专权既是某些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
二、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及简单又论题)
答: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其核心内容是:依法组织和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任何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纵观各管的宪法,在体现法治原则是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依法治国: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三、 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是什么?
答:1.应该明确权利与权力分属两个不同的领域和范畴,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一层次:权利对权力的消极监督和制约。
2.在权利与权力的关系上权利被认为是权力的来源,而这就构成了社会监督机制的第二层次:权利对权力的积极监督和制约。
3.考虑到权力具有制约性和强制性,当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作为原子化个体的公民往往显得十分弱小,很难与之相抗衡,公民权利常常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实现。因此在现代社会,公民还可以依据其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权利,通过建立一定的组织团体、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等方式来监督权力主体,管束其权力的运行。
4.在作为同体监督的政治监督机制中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其背后仍然是权利在起作用,这使得人们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监督内在机制的本质理解和准确把握。
因此,在社会监督中,公民权利对公民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不仅在公民和社会政治社团对权力主体行使选举、罢免和参与等权利的过程中得到了实现,而且在各个权力主体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而展开权力博弈的过程中也间接得到了实现,这就是作为对政治权力进行导体监督的社会监督的内在作用机制。
四、 试述人民主权原则。 答:人民主权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首先,人民主权原则明确指出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因此国家机关的建立应该经人民的同意,国家机关的权力应该受人民的监督,一切政治权力应该属于人民。人民主权是最后的、固有的和不可剥夺的,它表现为一种人民对主权的所有权,在国家机关与人民的关系中,人民是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只是受托者。这是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其次,既然国家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人民就有权要求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务。只有通过人民全体的默契或表示,国家才能获得权力,也只有在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是,权力才能给予国家。因此,权力总是归属于人民,总是服务于人民。再次,人民通过选举等方式将主权委托给国家机关,从而使国家机关拥有了治权,但人民始终掌握着“最后权力”,当国家机关违背人民的整体利益和意志时,人民可以起来更换它。最后,宪法还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来体现人民主权,一方面通过规定人民的委托表现为国家机关的权力,有关国家机关因此取得了派生的权力主体地位,另一当面,则规定公民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宪法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重要途径。
五、 试述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作用。
答:政党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总的来说,政党是现代社会变迁的推动力。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共产党、第三世界民族独立过程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以及政治经济改革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政党,都在这个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概括而言,政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政党是其成员和选民意志和利益的代表者。在整个政治体系结构中,政党是一种利益聚集的机构,也是联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桥梁。政党是一个双向的变大渠道。它通过综合、选择和简化等方式,把社会成员的个别需求转化为易于操控的集体性建议和方案。;另一方面,它通过自己的组织渠道和对大众的影响力,将自己作为政府执政党的政策和方针传导给社会。“它犹如一个政治百货商场,决定什么利益可以展开出来,什么利益应该被留在仓库,什么利益不可以成交。”
2、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政党是招募精英和培养政治骨干的重要途径。它提供了准备、选择和培养国家各级领导人的重要机制。它像是政府门卫,控制着个人进入政府的程序。它选拔政治精英,通过多种方式培养组织精英的实际政治能力。在许多情况下,政党为政治家提供了培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了从事政治活动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职业机构。
3、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政党是形成、教育和影响
民意的媒介,是政治教育和实现社会化的机构。政党以其意识形态、理论纲领和方针政策影响成员和选民,从而实现成员广泛的社会化。此外,政党通过自己的政策主张和竞选纲领,动员民众。在当代社会,它更是成员或选民的情感依托物。由于政党一贯致力于影响其支持者的思想和行为,因而支持者支持其政党而不关心某个具体政策和候选人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政党变成了人们记忆和情感寄托的实体。
4、组织政府的手段。政党协助形成政府,并为政府提供稳定基础。它为政府的两大重要机关创造了合作的基础和机制。在没有赢得政权的时候,政党通过制定自己的政纲、方针、政策和策略,动员党员和群众影响政府政策,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在获得政权以后,政党以执政党的身份,组织政府,直接参与国家政策执行过程,支配和影响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方向和实际过程。
政治学原理- 简答题:
政治学原理
- 简答题:
M 、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有哪些?
答:1.价值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这种政治观被称为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理想主义”政治观;2.神学轮的解释: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和外化。这样的政治观往往与宗教崇拜紧密结合在一起,人们凭借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来赋予“政治”以合法性,从而定义政治;3.权力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围绕着权力展开的活动,包括对于权力的追求、运用和维护,对于政治含义的这种理解被称之为权力政治观,也被称作为“现实主义政治观”;4.管理论解释:认为政治是公共管理活动。这是现代的政治观念;5.决策论的解释:认为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这一定义有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提出,并且在当今西方社会得到广泛认同和引用。
M 、民主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体现在哪些方面?—民主
观念的现代性的变革主要表现?
答:1.民主的意义和“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统治”转化为“精英统治”。2.民主的范围:“有限的”或“自由的”民主取代了“无限的”或“极端的”民主。3.民主的运作方式:“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取代“直接民主”或“参与制民主”。
4.民主的基础与前提:倡导“宽容精神”和“个人独立”。 M 、民主和平转变的基本条件?
答:1.经济市场化 在一个温饱不能保障的国家,在一个政府对社会主要资源即经济资源实行高度控制的国家,在一个连经济自由都无从谈起的国家,保障政治自由的民主宪政不可能得到成长。2.文化世俗化 在一个宗教观念主导人们思想,人们总在非理性地寻求和证明自己的“正统”,而把其他持有不同信念的人视为“异教狂徒”的地方,民主不能得到成长。3.政治文明化 在一个政治没有得到“驯服”的“自然状态”下,在一个动不动拨刀相见、崇尚武力的国度,民主也不能得到成长;在一个没有“给政治家和反对派以出路”的地方,民主转变也不会通过采用和平手段得到实现。 4.政治领导人和执政党开明化 精英在政治转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现代化和民主意识的政治领导人及执政党的存在,对于民主的和平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M、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
Z 、政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答:作为履行国家权力的组织和机关,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性:1.阶级性;2.公共性;3.权威性;4.有机组织性;5.特定的职能规定性。
Z 、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2.从政治参与的本质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国家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关系的体现。3.从政治参与的外延来看,政治参与是合法行为。是通过合法手段影响政府的活动,而不包括非法的行为。4.从政治参与的目标与对象来看,它不只局限于政府决策,政治参与包括公民所有直接或间接同政府相关的公共活动。 Z 、政治选举的意义是什么?
答:1.政治选举为公民选择自己信赖的代表组成国家机构,从而为实现国家权力的转移提供了制度保障。2.政治选举为公民监督权力行使者,并在一定条件下更换权力行使者提供了重要途径。3.政治选举时促进民意的形成、表达,并使公民民主意识得以提高的重要手段。4.政治选举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 Z 、政治改革的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改革以政治领导阶层为变革的主体,通过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的发动来实现政治改革进程。2.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整个变革的过程从属于政治领导层的严格控制,通过量变的过程达到质变的实质。3.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从根本上排斥了革命和暴力的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地位。4.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在政治统治为目的,以不破坏既有政治统治的根本基础和原则为限度。
Z 、自由主义理论所遵循的原则?
答:个人主义原则、自由原则、理性原则、平等原则、宽容原则、同意原则、宪政主义原则。 X 、为什么现代化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呢?
答: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导致政治不稳定。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导致政治不稳定。5.国际势力的影响造成的政治不稳定。 X、西方发达国家政治社团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答:1.游说。由政治社团代表或专职院外说客直接对参与决策的议员和行政官员进行说服工作。2.决策咨询。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的不同决策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和顾问,从而影响政府公共政策。3.社交活动。政治社团针对政府官员和议员展开公关活动的重要方式就是定期不定期地举行社交活动。 4.支持竞选。在竞选过程中政治社团通过支持候选人的提名、提供政治捐款、协助选民登记、动员选民参加投票等活动,支持对其表示友好的候选人当选或连任。 5.主导舆论。政治社团利用公众舆论和大众传媒影响政府公共决策人员。 6.非常规方式。政治社团有时候也采用非常手段或方式实现利益表达,包括合法的方式如司法诉讼、合法示威抗议等,以及非法的方式如政变、恐怖活动以及非法示威抗议等。
S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于国家权力体系的民主化有什么样的意义?
答:1.多元的市民社会是“多元民主”的社会载体。现代民主是一“多元民主”,这种多元的民主以社会权力的多中心和组织的多元化为特征。2.健康的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
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缓冲地带。专制极权政治构建于“一袋马铃薯”式的社会基础之上,在这种社会中,社会成员往往作为个体而不是作为一个组织化得社会来直面国家权威。3.自治社会是民主力量生成发展的良好基地。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4.多重组织的社会是民主发展的平衡砝码。民主的健康发展总是在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利益阶层之间不断协调和妥协的过程中展开的
R、 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治国之道”而展开: 1、儒家:“礼治”、“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即作为统治者必须学好的两门“必修课”。3、道家:无为而治。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兼爱”、“非攻”,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但是缓和矛盾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 T 、 统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1.政治色彩浓厚;2.治理权力来源于最高统治者;3.政府职能包罗万象;4.治理方法单一。 F 、法治原则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第一,宪法至上: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其他任何法律、法令不得与之相抵触,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以之为根本的活动原则;第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就要求国家平等对待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同时任何政治主体,包括国家机关自己,一旦违反法律,必将受到法律规定的惩罚;第三,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国家制定的法律必须是良法,也即保护公民权利的法律,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权利和自由;第四,依法治国:各国家机关的权力必须有宪法和法律授予,国家机关的构建、改组和解散,都必须依照有关法律的规范和程序。同时,权力必须依法行使,国家机关政治治理以及自身的运作均应依照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五,司法独立:要求国家司法机关在整个国家政权体系中保持相对独立和超然的地位,以作为对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的基本保障。
政治学-名词解释:
Z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一种政治能力,也是一种政治工
具,它反映的是一种政治关系,即支配与服 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
Z 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
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Z 政治共识—指的是人们对政治社会中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政治制度的一种普遍的认识与看法。
Z 政治合法性—是指人们根据其政治正义观念来判定的政
治秩序的合理性,其核心观念是人们对政治合作的理解。 Z 政治信仰—是人们对特定政治理论、信条、制度等深深的
情感卷入。
G 共和制—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
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体形式。
G 国家元首—是指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
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G 公民监督—指公民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揭发、申诉、
控告等基本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权利行使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进行监督。
G 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
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S 市民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
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它由相对独立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组织和团体所构成。
S 社会监督—指的是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个人依据宪法和
法律赋予的广泛政治权利,以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 Y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
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想观念。 Y 有限政府—指在规模、职能、权力和行为方式都受到法律
明确规定和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 Q 权力—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是一个人让另一个
人按其吩咐做事的能力,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动的工具。
F 法治原则—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按照民主要求把
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国家组织原则。
L 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
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有组织地影响政府决策和行为的政治性团体。
M 民主—指的是一 种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全体公民有
权并且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积极或消极地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
X 宪政—宪政主要是通过宪法和法律,来实现民主政治的政
治形态或政治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1a4be431126edb6f1a10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