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背影》教学札记》,欢迎阅读!
《背影》教学札记 《背影》教学札记 原创:故事妈妈绘本馆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名作,讲读这样的文章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资料,更需要讲授者有一定的人生体验。我在讲课之前,详细阅读了文本,希望能寻找到最佳突破点。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丰富,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容易和父母产生对立情绪。我觉得可以利用文本在进行语文素养训练之余,进行情感教育。
《背影》是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预习部分有两段文字不容忽视:
“这篇文章以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默读课本,设身处地地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的父子深情。
本文语言平实,饱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阅读时要注意反复咀嚼,仔细品味。”
这其实就是理解本文最新路径:默读课本,设身处地地体会;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感受父子深情;反复咀嚼语言,品味其中深意。 教参上的教学重点是这样的:
“1.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本。 3.思考课文为何以‘背影’为中心,了解文章的叙事方式。 4.品味课文独具特色的语言。”
在讲读文章之前,我先为学生讲解了朱自清写本文的背景:
“朱自清的父亲名叫朱鸿钧,字小坡。1869年出生,1945年去世。他曾在东海、高邮、扬州、徐州等地做官,1917年被解职。《背影》中写到:‘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当时朱自清在北京大学读书,家里因父亲的一些荒唐做法而产生如此变故,他当然会对父亲非常不满。《背影》是事情发生8年后的回忆之作,而当时,朱自清怕没有这样的好心情。朱鸿钧失业后并未消停,他与儿子朱自清的矛盾因为一件事而更加激化。
朱自清1920年在北大提前毕业,后去杭州第一师范任教,又回到母校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任教学主任。此时朱自清已结婚4年,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但其父亲朱
鸿钧凭着与校长的私交,竟瞒着朱自清拿走他的工资。朱自清极为愤怒,他决定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当老师。1921年冬天,朱自清又将妻儿从老家接出,在杭州安家。作为封建意识浓厚的家长,朱鸿钧看到儿子这一系列举动,他比儿子更为愤怒,父子从此失和。”
这一背景知识了解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深入多了,文本的解读突破口也就打开了。 1.把握文中‘我’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深入理解课本 第一个问题,请阅读文章前五段,找出父子失和的证据?
学生分别找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迂”
第二个问题,引起作者对父亲的情感态度开始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事件? 学生研读“车站买橘”的描写。
挑学生有感情朗读文本,接着学生找出文中的动作描写,以及外貌描写,品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外貌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动作描写: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穿过贴到、两手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 学生边读边体会,很快体会了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关心,呵护。 儿子的情感变化: 学生找了具体句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的眼泪又来了”
学生体会到了这是感动之泪、惜别之泪。
此时父子之间的误解消除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在文字间一点点体现出来。 第三个问题,朱自清在最后一段开始理解、体谅父亲的细节有哪些? 学生分别找到了具体的细节: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作者谅解了父亲,终于体会到了父亲的不容易,进而理解了父亲,开始想念父亲。 于是作者的情感线索理清:误解---消除---理解---想念。 2.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感受父子深情
学生在品析语言,感受情感之后,我播放了筷子兄弟的歌曲《父亲》。 当歌曲响起,学生沉浸到了回忆中,眼中泛起泪花。
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习本文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父亲最感动你的地方。 黄欣悦同学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我和父亲》,她的文字生动感人,打动了很多学生: 我和父亲
让我掉下眼泪的,不止你的温柔。
我和父亲的关系原先并不好,没有共同语言。依稀记得小时候,他因为工作原因,总是外出应酬。那时,年幼的我总是埋怨父亲陪伴自己的时间太少,甚至叫他“坏爸爸”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真是太不懂事了:那时的我,不知道他每次回来后轻轻为我盖好被子;不知道他喝完酒后不敢进门,怕我生气;不知道他为了一家人的幸福,在上级面前强颜欢笑・・・・・生活是的难的,幸好爸爸可以拯救生活。
就这样,我在生命的路上不停地走着,每次转弯的时候,都会听到爸爸的呼唤。曾几何时,我不再是孩子,渐渐明白了父亲的真实内心,也渐渐知道自己再也离不开父亲,而他,也是一样吧。
父亲总是不苟言笑的,但他教给我做人的哲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曾用小刀在桌子上刻上“清华”。两字,虽因家境贫穷而无法实现,但他也从未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我的身上,只是说:“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管好自己就行。”
所以现在,我只希望自己能好好学习,不只是为了自己。我也希望有一天能对爸爸妈妈说:“爸,妈,工作不想干了就回家,你们两个我还是养得起的。”
最后,给父亲写一句祝福的话。徐翊鸣专门捡了很多漂亮的银杏叶,一一分给学生,大家在随笔本上制作了书签,同时完成了自己描写父母感人片段的小写作。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整体下来目标达成还是很好的。今后,还应在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上下下功夫。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f040de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