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老师的希望在老师的老师那里》,欢迎阅读!
“人们都说,祖国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老师。那么,老师的希望又在哪里?在老师的老师那里。”12月9日,为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成立暨教师发展学术论坛召开,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享受艰难》话剧组专程赶赴深圳首演,院长欧阳逸冰先生致辞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教师教育的地位和对国人的重要——教师教育是祖国希望的根源。一所学校有了好的教师,就在很大程度上具备了成为好学校的条件。好教师作为好学校的要素之一,近年来成为学校追逐的对象,学校为了一个好教师不惜代价,某些名师成了学校招生的招牌。那么,好的教师从哪里来?如何才能使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都有好教师?“老师的希望在老师的老师那里。”要想培养更多的好教师,要想出现更多的好学校,首先要从老师的老师入手,即从教师教育入手。这一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因此才有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的诞生。教师教育体系创新迫在眉睫在教师教育分会成立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代表教育部参加了大会并发表讲话。他指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矛盾。要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质量,这是全社会的共识。”袁贵仁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大背景,指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急需改革和创新。“我们要研究用什么样的政策吸引更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接受专业化教师教育;用什么样的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用什么样的策略使师范院校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保持特色,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用什么样的策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非师范院校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对于现有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我们要研究建立什么样的新途径,使他们都能得到良好的继续教育,用什么样的新方法使他们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袁贵仁副部长的5个“用什么样”,几乎涵盖了所有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所应该解决的教育策略和方式方法问题。何谓高质量的教育体系“犹如字典不能成为论文,机器不能等同于智慧。”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柳斌用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做了精辟、形象、生动的论述。他认为,知识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绝对不是全部。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知识的同时,还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体魄,否则,就称不上是高质量的教育。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在社会当中,就如“知识就是力量”一样,道德、情操同样可以转化为力量。教育如果缺少了道德、情操,如果教育只教给学生知识,那就是苍白无力的。柳斌认为,现在,包括教师教育体系在内的教育体系离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还很远。比如说,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被逼进知识竞赛、分数竞赛的窄小胡同,至今仍然无法走出来,这种现状值得每一位教师深入思考。教师继续教育要提高文化素养为中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和柳斌的看法一样,认为教师教育的重点应在知识以外的人文教育。他认为,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继续教育的中心任务和当务之急。究其原因,是因为先天的不足造成了中国现有的教师文化素养不高。第一,一直以来的高中文理分班教学,不仅带来了知识的分离,而且从小就灌输了一种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脱离、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脱离的观念,后者比前者的弊端更大。第二,高校采用文理分科、分校设学的办学方式。很多院校是一种单科教育。在大学里也谈不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第三,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观念,大学教育中体现为过早的专业教育,过弱的人文教育。周远清反复强调,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现实,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而且是以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为中心的继续教育。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典范知识革命要求每个人都要终身学习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节奏,把教育别人当作职业的教师更是如此。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几乎成为众位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共识。每位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当中,学生的信息来源非常多,学生懂得的知识也许老师还不知道。一碗水、一桶水和长流水的比喻可能老师们都非常熟悉。老师的知识要像长流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老师的脑容量并不比别人更大,怎样才可以做到“知识之水长流”呢?惟有终身学习。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也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弘扬者
和推动者,应当首先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教师这一特殊重要的职业群体应当首先形成优秀的学习型组织,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示范者。使教师真正成为终身教育的典范是教师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教育要靠制度而非行政过去,教师教育的实行大部分是根据领导的指示、上级的文件等来执行的,也就是说,行政力量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教师教育的任务从教师数量的扩张转到教师质量的提升,从学历达标转到专业化建设,教师教育也要从行政指令型的推动转向法律制度的保证。制度创新渐渐体现了它的重要性。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认为,完备的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教育制度的前提,教师资格制度包括聘任标准、考核标准等等。有了这些标准,教师教育才能确定其他的目标,才能根据这样的目标来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教师资格制度又是和全中国的人事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教师在一个国家里是什么样的身份,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准)公务员?身份的不同决定不同的管理制度。教师教育的制度还受到教育制度的影响。比如,如果说我们的教育以升学为目的,那么教师教育就很难向提高文化素养的方面发展。教师应该是教师教育主动的参与者提起教师教育,我们并不缺乏,每个地方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教师培训班,往往把教师们的假期占得满满的。但是,如此多的教师培训并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这是现行教师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是什么?也许这个问题有点奇怪,大家可能都会说,教师就是教学生的老师呗。这个概念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老师看来也许就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全正确的。通常,我们总是把教师当作一种教育学生的“工具”来看待,而叶老师认为,教师除了具备这个功能之外,他也是一个人,也是一个普通的职业。所以,在教师教育中,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不只是被培训者、接受教育者,而更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师教育中主动学习才是教师教育的目标。就像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一样,教师也应该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北京教育科学院的李晶老师也同样提到了这个问题。“在教师培训中,最大的受益人应该是教师,培训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所以应该由他们来决定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时间等。但是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对培训具有决定权的是专家和教育行政人员,而他们均不是培训的受益人,甚至培训的结果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李晶老师认为,这种教师培训是很不正常的。教师不是培训的参与者带来了消极的后果。成都教育学院的陈大伟说,据他的调查,现在的教师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变革,这种迅速的变革对教师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他们是非常愿意学习的,通过学习来应付这种变革。但是,现在大多数的教师培训不受欢迎。他得出结论:“是我们的培训出了问题。教师教育的设计者——专家和行政部门是在设计教育的理想,而教师面临的是实施中的实际困难。很多教师培训并不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如何才能让培训符合老师的需求?当然,让教师参与到培训的决策中来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正如袁贵仁副部长所说,我国的各级教育正在全面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小学、初中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高中的课程改革在若干省开始试点。中小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模式和观念的更新对教师素质和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帮助教师解决这些困难也就成了教师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能够以教师发展为本,能够回归人文关怀,这些是我们所期待的新的教师教育体系所应有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fd6e7bcc22bcd127ff0c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