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卷

2022-08-11 02:07:3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国论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卷》,欢迎阅读!
六国,阿房宫赋,默写,理解
必修下(统编版)第15课理解性默写补充

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

1、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阿房宫赋》中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预作铺垫的句子是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4、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将喻体置放在前,令人惊奇,再出现本体,解释原因,使读者印象更为强烈得语句是: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5、写阿房宫中的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参差错落的句子是: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6、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7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分毫不剩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8、杜牧在本文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 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9、杜牧在文中告诫后人光是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0 《阿房宫赋》中叙述陈胜、吴广等起义一举毁灭秦王朝的语句是: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1、著名诗人薛逢吟“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阿房宫中的美女同样娇媚而哀怨: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2、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13、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14、描写阿房宫中各宫室的栏杆都不可胜计,以至比天下的城郭都要多的句子是: 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15《阿房宫赋》用“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16、《阿房宫赋》用16个字“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叫,可怜焦土。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 17、杜牧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8、陆参作《长城赋》云:“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以四个三字句发端。《阿房宫赋》祖《长城》句法,云“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9、《阿房宫赋》中以新奇的比喻,写出长桥和复道壮美的句子: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0、写阿房宫的走势是依山而建,曲折蜿蜒的句子: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21、作者巧用比喻,摹写宫室走廊曼妙、屋檐高耸的句子: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22、阿房宫中美女如云,其中来自六国的是: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23、“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杜牧在《阿房宫赋》对美女头发也有精妙描述: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24、秦国掠夺的财富数量惊人,来自六国的有: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25、杜牧认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朝二世而亡的命运可能就会改写。

六国论理解性默写:

①表明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这一中心论点又分成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这两个分论点分别是: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不赂者以赂者丧。

②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作者在文中列举齐、赵、燕三国破灭的史实并对此加以分析。作者认为,其中齐国灭亡的原因是: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赵国灭亡的原因是:用武而不终也;燕国灭亡的原因是: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③《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④其中描写祖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⑤说明齐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⑥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⑦结尾指出“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⑧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⑨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⑩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寄寓了作者对所叙对象充满情感的句子,如《六国论》中“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表达了苏 洵对六国以地事秦的遗憾之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e37aea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