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荀鹤》,欢迎阅读!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还山。当黄巢起义军席卷山东、河南一带时,他又从长安回家。从此“一入烟萝十五年”(《乱后出山逢高员外》),过着“文章甘世薄,耕种喜山肥”(《乱后山中作》)的生活。后游大梁(今河南开封),献《时世行》10首于朱温,希望他省徭役,薄赋敛,不合温意。他旅寄僧寺中,朱温部下敬翔,劝说他“稍削古风,即可进身”,因此上颂德诗三十章取悦于温。温为他送名礼部,得中大顺二年(891)第八名进士(《鉴诫录》)。得第后次年,因政局动乱,复还旧山,田頵在宣州,很重视他,用为从事。天复三年(903),田頵起兵叛杨行密,派他到大梁与朱温联络。田頵败死,朱温表荐他,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患重疾,旬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荀鹤才华横溢,仕途坦坷,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善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
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质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写过一首哲理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船到险处,船家心存警惕,严防意外,所以常常是有惊无险,平安渡过;反之,船到了“平流无石处”,驾船者却往往麻痹大意,掉以轻心,结果导致船翻人亡的惨祸。的确,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当挫折与困难堵住前进的通道时,人们能努力拼搏,发掘一切潜能,最终顶住重压,开拓新的境界。可一旦进入坦途,却容易春风得意,甚至忘乎所以,以致“阴沟翻船”。正所谓“成就穷苦日,败事得意时”。诗人意在告诫人们要居安思危,处盈虑亏,枕戈待旦。
居安思危,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政治经验。孔子主张“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证明,
越是胜利的时候,越要力戒骄傲自满;越是成就辉煌的时候,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难免会麻痹大意,松懈斗志,以至堕入危险的境地。
这些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常识,就是《泾溪》诗所揭示的道理。可以说“平流无石防沉沦”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生存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潜在素质。这种素质是一个国家强大,一个社会进步,一个民族兴旺,一个企业发达,一个人永远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力量,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d276264b35eefdc8d33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