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吏”、“三别”看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的三别三吏

2022-09-16 06:04: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三吏”、“三别”看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的三别三吏》,欢迎阅读!
杜甫,忧国忧民,思想
“三吏”、“三”看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的

三吏

杜甫写作三吏三别是在乾元二年,即公元759 ,当时 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五年,神州大地已经是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的战乱恐怖景象。杜甫正是在这兵荒马乱之际离开华州去洛阳。他一路上耳闻目睹了人民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到处是紊乱与不安。在经过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时,更是看到了老翁中男新娘等人的愁眉苦脸、悲泣哀叹,他们在官吏的残暴驱使下,忍受极大痛苦和悲伤,但却无处申诉。这一切给了他强烈的震动,激起他内心深广的忧愤。 一、忧国

当杜甫看到中原一带兵事不息,人民颠沛流离饱受战乱之苦,渴望能早日平定叛乱,恢复生产社会稳定时,他心中的忧国之情被激起,十分担心国家安危,因此,当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杜甫不得不鼓励人们去从军,为国而战,坚守自己的国土。 正如作者在《新安吏》中写道: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另外在《新婚别》中,杜甫赞扬新婚之妇深明大义,而且更把诗中的新娘写成鼓励爱人去参军,离别时说: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戌行。作者认为虽然新婚时刻固然可贵,但是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应当不要顾念个人的欢乐,这可见杜甫伟大的爱国之情。正由于热爱祖国,甫一方面对人民所受兵役的痛苦表示无限同情,一方面又不得不含着眼泪劝勉人民忍受这些痛苦去承担兵役,效命疆场。而且《垂老别》


中的老战士子孙阵亡殆尽,老妻又缺衣少食,自己却愤然投军,诗人塑造了一个正直豁达大度,又富有爱国心的老翁形象。诗人这种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使得三吏 三别不再是一味地反战、控诉,而是有控诉也有维护,有哀悯也有赞颂。作者认为只要为国而战就是值得称赞的,这也可以体现出杜甫的忧国之情所在。

由于战争持续不断,大量年轻力壮的生产者都被征调到战场上为国效力,但是,战争使国家的经济生产力陷于崩溃的状态。三吏三别中,不少的诗句都可以反映出杜甫的忧国之情,如《垂老别》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杜甫通过对呜咽的河水,抽泣的青山,冈峦上的峰火,旷野上积尸的描写,沉痛地反映出国家的衰败,显示内心的无比凄凉。《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写战乱后乡村的荒凉凄惨景象,通过对战乱时期一个村庄的典型描写,概括出整个中州大地上叛军所过的悲惨景象。 二、忧民

杜甫不但借 三吏三别将他的忧国之情挥洒得淋漓尽致,充分地道出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人民过着悲苦生活的痛惜之情。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朝廷急于为前线补充兵力,便向各处征集壮丁,甚至连少年,垂暮的老人,及妇人也不放过,以致闹得鸡犬不宁。杜甫到处都遇到官吏们在征兵拉夫,吏卒们不分昼夜在喧呼嚷叫,妇孺老幼在啼哭倾诉,此时此刻,诗人的心和人民跳动在一起。他心痛人民被唐王朝那种杂乱无章的兵役制度所压迫。《新安吏》中县小更无丁可征,只得次选中男行来充数。杜甫借这两句简单的诗就把他心中担忧人民,心疼人民之情表露无遗。而且,《石壕吏》中一家三兄弟,已经有两人战死,役吏又来抓丁,面对此情此景,家中的老翁唯有出逃, 役吏于是便将老妪强拉充丁。

除了上战场的战士过着痛苦的生活之外,战士们的家属同样也过着牵挂亲人、想念亲人的凄凉、无奈生活。三别深刻地讽刺了造成这悲惨离别的社会现实和黑暗政治,也是对朝廷中昏君庸臣的辛辣讽


刺。诗中明指天、地,暗喻朝廷,嘲讽实施残暴兵役制度的朝廷是不讲情理,不顾人民死活的昏庸政府。《新婚别》中写道: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新婚别》全诗犹如新娘与新郎离别前的泣别词,字字血、声声泪地控诉了唐王朝大量征兵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新郎暮婚晨告别去应役,使新娘子沉痛迫中肠《石壕吏》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老妪为了救下老伴和媳妇,不顾年迈力衰,宁愿牺牲自己,请求差役带上她连夜急应河阳役结果,官吏不顾她的哭诉把她带走。一家人凄惨至此, 显示出民不聊生至极。《无家别》中写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无家别》里描写一个刚从战场上回来的士兵,面对早已荡然无存的家,当他再次被征召应役时,自然也就无家可别了,全诗展现出一幅恐怖凄凉的战乱时乡村图景。总之,这几章诗里,有暴露,也有鼓舞,是诗人热爱祖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的高度统一。

杜甫忧国,却不能因此而泯灭良知,回避眼前的事实;他忧民,却又不能因此背弃唐王朝的根本利益,因此只能在尖锐的矛盾中寻找折中的途径。不少的评论家认为杜甫在写这六首诗时,情感是矛盾的,既鼓励人民上战场,又担心人民遭受伤痛。笔者觉得杜甫正是借着这六首诗去反映他内心的终极思想----既忧国又忧民。他就是希望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杜甫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为百姓带来深重苦难的战争尽快停止,百姓真正可以生活在安稳、和平的年代,所以鼓励人民为了安稳的生活、国家的顺利发展可以勇敢地进行斗争。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感情反而更能体现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这种情才更为深沉、难得、可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af9a78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9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