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题(1)

2022-07-10 12:35: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题(1)》,欢迎阅读!
古代史,精练,选择题,中国,100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精练100

1“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 ( ) A.封建地租剥削 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D.确立封建社会制度

2、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开始实行时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一半,增加的一部分主要来自于 ( ) A.农民阶级 B.大商人 C.地主阶级 D.手工业者

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朝中期后又实行两税法,两者最大的不同是 ( ) A.前者赋税轻后者赋税重 B.前者征税不定时后者征税固定时间 C.前者不以户口为准后者按户为准 D.前者与国家授田配合后者仅征税不授田

4、下列赋税基本上能保障农民劳动时间的是 ①汉代的更赋②北魏租调制③唐代租庸调制④王安石变法法令中的募役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隋唐政府将北魏的租调制调整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 ) A、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 B、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C、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6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 ( ) ①租庸调制已无法实行 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 ③遏制了土地兼并

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⑤封建经济的发展 ⑥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7、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财政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8、隋唐时期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 ( ) ①庸 ②调 ③徭役 ④两税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9对西汉的编户和赋税制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编户农民没有独立的身份 B.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 C.农民的田租和赋税都较轻 D.郡县和封国征收的赋税都要上缴中央 10唐朝的赋役制度比前代的新变化表现在: ( ) A开始以庸代役 B收取“租”和“调”

C按人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D一年分夏季、秋季两次收税 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与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两者的相似之处是 ( ) A.按土地的多少平均收税 B.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

C.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 D.按土地的多少和田质的好坏收税 12推行一条鞭法的意义是: ( ) ①人头税最终被废除 ②松驰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③简化征税手续、减少征税成本 ④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3、秦汉时期,以下哪一地区尚未使用铁制工具 ( ) A.蒙古草原匈奴居住区 B.珠江流域越族居住区 C.闽江流域越族居住区 D.西域各民族居住区 14、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 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在战国时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5、茶叶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是在 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16、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推动农业商品化的是 A.开征茶税 B.推行市易法 C.实行赋役征银 D.发展互市贸易 1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铸业的技术进步表现在 A、发明灌钢法 B、首创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C、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技术 D、广泛用煤冶铁炼钢

18.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当时在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都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三项水利工程按其所在流域,从北到南排序正确的是 ( ) A.郑国渠、都江堰、芍陂 B.芍陂、郑国渠、都江堰 B.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D.郑国渠、芍陂、都江堰

19、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 ( ) 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 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



1


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 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

20、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 ( ) 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 B.城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C.市的四周布满邸店 D.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

21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不包括 ( ) 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 B.扬州、益州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 C.区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D.江浙地区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 22、下列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程度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 B.处在机器大生产的前夜 C.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 D.已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 23“商君(商鞅)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变法 ( ) A.适应了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B.受到新兴地主大商人支持拥护 C.适应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D.适应了称霸斗争的需要

24、宋神宗死后王安石变法法令被废除,最根本原因是 ( ) A.用人不当危害了百姓利益 B.新法触动了地主官僚利益 C.保守派上台执政 D.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 25.战国时期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的主张,打击了 A.新兴地主 B.奴隶主贵族 C.商人 D.农民 26.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27.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真宗时91.2万人,这说 ( ) A.边患日趋严重 B.立国政策改变 C.军人地位上升 D.藩镇拥兵自重 28.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中,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的是 A.募役法 B.市易法 C.青苗法 D.方田均税法

29、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 ) .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 .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亚地区

.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条件 .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 30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 )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西域都护的设置 .甘英对西亚的地理和风俗人情的了解

31、唐朝时,广州成为南方的大都会,其原因是 ( ) ①海上贸易发达 ②商品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④广州地理位置优越 .①②④ .②③ .①②③④ .①③④

32、南宋时,我国的对外贸易西达红海沿岸,其最重要的条件是 .国力空前强大 .商品经济的活跃 .政权位于东南沿海 .造船技术水平高

33明中后期,我国的对外政策由开放转向闭关,其根源是 .西方殖民者侵扰边疆 .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封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34、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A.应用性技术 B.农作物良种 C.手工业产品 D.书画艺术

35中华文明对世界其他民族有很大的吸引力。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①华侨下南洋 ②回族的形成 ③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 ④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③④ D.②③

36文化对西亚和欧洲的影响突出表现在: A.科技 B.文学艺术 C.日常生活上 D.宗教哲学

37、唐朝与朝鲜、印度的交往,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 A.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影响 B.宗教相互影响 C.文化艺术相互吸收 D.生活习俗相互影响

38、两汉时期经过丝绸之路先后西传的技术是: ①漆器 ②铸铁术 ③井渠法 ④养蚕缫丝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9、隋唐时,中国曾与哪些国家、地区互遣使节:



2


①朝鲜半岛 ②日本 ③东南亚一些国家 ④波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0、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设立台湾府共同的作用是

A.巩固海防 B.驱逐殖民势力 C.管辖边疆 D.维护国家主权

41战国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 A.墨家 B.儒家 C.法家 D.道家

42、秦始皇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方面存在巨大失误的措施是: A.政治方面 B.经济方面 C.文化方面 D.民族关系方面

43、清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最大的障碍是 A.丞相 B.议政王大臣会议 C.内阁 D.军机处

44、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了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45、明朝统治者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置特务机构,反映了 ①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②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

③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善 ④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A.①④ B.②③ C.①①②③④ D.以上四项均不正确

46、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47、分封制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但分封王侯的方式却为许多封建王朝继续采用,其主要原因在于 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的需要

B.镇压人民反抗的需要 D.保证封建君主“家天下”的需要

48、北宋在各地方设置通判,其主要职能是 A.掌握州的行政军事大权 B.负责州的司法和刑狱 C.负责监督知州 D.制约节度使的权力

49.秦朝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度 D.以法治理国家

50.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本质上的共同点是 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51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开始于隋朝 ②它是两汉以来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产物 ③它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走向衰弱 ④这一制度对隋朝以后各朝影响深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52、在我国的一本古代典籍中,阐述了一项天文学方面的重要思考:“当日之冲(日冲:古代文学概念,指的是太阳、地球与月亮等其他星体成一直线的现象)光常不合者,蔽于地(大地,即今日所说的地球)也,是谓暗虚,在星则星微,遇月则食(月食)提出这一说法是 A.张衡 B.祖冲之 C.僧一行 D.郭守敬

53、战国时期,荀况的思想主张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的良好愿望 B.反映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在社会变革下的悲观情绪 C.反映了小生产者提高政治地位和参与政权的要求 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进取精神 54“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刃;形之于用,犹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刃,舍刃无利。未闻刃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此材料体现的哲学观点是( A.人世间鬼神是不存在的 B.刃与利依据一定条件相互转化 C.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 D.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55唐代话本和北宋风俗画出现的主要相同社会条件是 A.长安、东京的繁荣 B.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C.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D.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56“神州六号”宇宙飞船载人飞行成功,是我国宇航事业的重大成就。现代火箭推进法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57“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3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58、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 B.西汉“太初历”是世界第一部完整历书 C.唐朝“大衍历”标志着历法体系成熟 D.元朝的“授时历”是我国历法体系的重大变革 59下列四部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60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 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②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 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④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6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独具特点。这一时期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有 ①各族人民大融合 ②北方经济的发展 ③江南地区的开发 ④佛教的传入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62、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 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 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 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 63“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的共同点,不包括 A.由女真人仿照汉制而创立 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D.与少数民族的军事扩张相适应

64明清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其相似之处是 A.建立金瓶掣签制度 B.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 C.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 D.利用宗教首领实行统治 65《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的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A.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B.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C.利用和亲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

D.凭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

66、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 A.少数民族向内地迁移 B.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C.内地汉族向边疆迁居 D.部分少数民族被同化

67、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 C.民族隔阂在增大 D.民族间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68、汉武帝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同破坏友好关系的行为作斗争 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C.加强汉民族同少数民族的联系往来 D.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69下列管辖边远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先后顺序是 ①宣政院 ②安西都护府 ③北庭都护府 ④奴儿干都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70、辽统治者采取“胡汉分治”的政治制度、西夏的官制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其依据 A.民族矛盾尖锐 B.阶级矛盾尖锐 C.民族团结的需要 D.境内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71元朝和明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是 A.夜郎郡 B.南面官 C.宣慰司 D.巡检司

72.张骞“凿空”西域的重要意义有: ①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 ②促进了西域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 ③有利于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3.乾隆帝派兵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时,曾得到维吾尔人民的积极支持,此事最能说明 A.中华民族已融合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B.维吾尔人民是非分明

C.大小和卓叛乱不得人心 D.回部地区早已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据此回答7476题。

74、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4


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

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75、下列各项中能体现孟子上述思想主张的是 A.隋唐时期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B.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 C.王安石推行的方田均税法 D.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

76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将农民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概括为“抚我则后(后:君也)虐我则仇。”这说明 ①农民阶级是封建制度的掘墓人 ②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统治者的政策有关 ③农民与地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阶级 ④地主与农民有矛盾,但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7“以民为本”的思想自古有之。体现这一思想的有 ①“政在得民” ②“民贵君轻”③“存百姓”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 A《尚书》 B《周易》 C《论语》 D《韩非子》

79.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80、以下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哪一条最确切 ( ) A.隋朝开始实行的,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 B.它使平民凭才学可以参与政治 C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是为了打击士族制度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81.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自由与平等

8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B.轻徭薄赋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83在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观点相左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A.孟子和荀子 B.墨子和韩非子 C.墨子和荀子 D.荀子和庄子

84、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客观影响是 ①农业经济的开发区域扩展到了长江流域 ②缓解了北方因过度开垦造成的环境破坏 ③导致北方农业生产出现持续衰退的局面④消除了土地资源不足与人口过多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85.以下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是 A.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成为重要产粮区 B.上百万北方人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马钧发明翻车提高了农田罐溉效率 D.岭南、闽江流域也得到开发

86清初,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对其作用的分析比较完整的是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时间

C.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87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 C.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88、反映了唐朝时期我国进一步走向海洋的史实有 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 ②唐朝高僧到印度研究佛学 ③唐朝建造“海上霸王” 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89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 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 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 D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 90.秦朝官府遗址出土的《秦小篆字砖》(拓片),其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秦朝使用的惟一字体是小篆

B.秦朝推行标准字体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C.秦朝的教育制度平民化 D.秦朝注重加强文化统治

91.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出土的明代铜钱,对这些文物的评价正确的是 A.明与东南亚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比较频繁 B.明代有许多东南亚国家的使节来到中国定居

C.郑和下西洋以贸易为主,故沿途有明朝货币出土

D.明朝时期有许多华人到南洋地区定居,故那些地区有这些文物出土

92.秦朝在交通方面的贡献,除开凿灵渠外还有



5


①统一车轨 ②开通“丝绸之路” ③修驰道 ④修筑万里长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

93关于隋代大运河,它在当时发挥的功能有 ①灌溉 ②运输 ③旅游 ④南水北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4“丝绸之路”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大秦使者将象牙、犀角等礼物赠给东汉皇帝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 C.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D.佛教传人中国

95.唐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指 A.从登州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B.从扬州出发到达朝鲜、日本

C.从广州出发到达马来半岛、波斯湾 D.从泉州出发到达红海沿岸、非洲东岸 96.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下去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闭关政策阻碍了中西交通 B.明朝国力衰退

C.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D.它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97.关中地区曾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中心区域。后来,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环境恶化而丧失其重要地位,中国的统治中心迁离此区域是在 A.汉末三国的战乱时期 B.唐朝前期盛世局面结束时 C.唐朝灭亡后的战乱时期 D.朱元璋在长江流域建都时

98.江南开发是我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地区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

A.西汉时期西域作物的引进 B.隋朝开凿大运河 C.宋朝时北方作物向南方传播 D.靖康之变宋室南迁

99.清朝康乾盛世,对于山区、海滩、北方边疆地区土地过度开垦,使当时全国耕地数额超过此前任何一个时期。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原料 B.是我国农耕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体现

C.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的过程 D.是我国封建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100《田律》规定(大意):从春季2月开始,不准进山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林间小道;不到夏季不准入山采樵,烧草木炭;不准捕捉幼鸟或捣鸟卵;不准毒杀鱼龟;不准设置诱捕鸟兽的网罩和陷阱,以上禁令,到7月才能解除。《田律》为我们提供的历史信息 A.战国秦汉时期的法律非常严酷 B.封建君主力图把山林湖泊占为己有

C.战国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田律》中的规定是不科学的,说明人们还不尊重客观规律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a06427b9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