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散文的解读随笔:波涛之上的文化自觉》,欢迎阅读!
散文的解读随笔:波涛之上的文化自觉
编者按:作者认为对于散文的解读判断历来见仁见智,很难用一两句话说得清楚。 为什么有不少散文,文字技巧相当高,题材也很新鲜,但读后没有多少深刻印象;而有些作品文字朴素,写的也不是重大题材,却能够打动人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接下来一起欣赏吧!
渭南著名的帅小伙第一本散文集《波涛之上》问世,带着新春的气息,伴着2018的步履姗姗而来,这当然是渭南文学的一件大喜事。首先我对这本书的定位是散文随笔集,是真性情的写作,是对中华文脉承继的一种文化自觉。
对于散文的解读判断历来见仁见智,很难用一两句话说得清楚。我以为“散文的灵魂”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这本集子中所收的四个部分,“风气微尘”“通灵感物”“书道味长”“丝雨春晖”,共计67篇(不含收入的其它文章)。折射在文中字里行间的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对散文而言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调味品可浓可淡,在散文这种简便、自由的文体里,我们可以多侧面、多角度、多棱镜去表现自己对这个时代的感受和审视,这就是一种文化自觉,难能可贵。
《渭水泱泱》《苦乐农家》《人生需要常“清零”》《头顶三尺有神灵》《满院桐花香》等十八篇美文,在这方面的品质尤为突出。闵荣波先生掏出了自己赤诚的心,抒发了自己真挚的情。散文的“灵魂”正在作者的心灵深处,在文中的“我”的骨髓里,在“自己”这二个字中。他不是硬塞进去的,也不是摭拾别人的,而是切切实实来自内心,来自作者本人主体的意识和情感,是自自然然从心灵出发,凝注于笔端的。
郁达夫先生在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卷》时,提出的“散文的心”,梁衡讲,独特写,写独特。古往今来的脍炙人口、感人肺腑、使人长年不会忘怀的名篇佳作,我们可分析出千条百种成功的因素,最关键的还是流泻在字里行间的一片真心、一段至情。或是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或是缅怀英烈,心绪奔腾;或恸亲伤逝,生离死别;或是遭逢灾厄,郁愤难伸;或是赏心悦目,胸怀舒畅;或是怀乡思远,婉转缠绵,不
一而足。翻开这本《波涛之上》,情感奔涌的篇目比比皆是,《穿雨鞋》《过去的味道》《一张写字台》《懂得感恩》《父亲穿上了金利来》《陪走一程》等等。这些篇什情怀万种,可以说一言难尽,郁结于心中的情感,是最适用于用散文这种形式来宣泄,荣波告诉我,还有情更浓的题材,自己十九岁就过早离母,写母亲又怕让含辛茹苦的老父亲看了伤感,难以下笔。
为什么有不少散文,文字技巧相当高,题材也很新鲜,但读后没有多少深刻印象;而有些作品文字朴素,写的也不是重大题材,却能够打动人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就是缺少那一片真心和一片痴情至情。写散文情不真不深,难以打动读者,难以让读者动容!情不深只能肤浅浮泛,难以有悠久的生命力。主导散文的美学品格就是以情感人,而且是真情深情。令人欣慰的是荣波做到了,他的情感的波涛撞击的情感,同频共振。人的情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丰富、最多变的特殊东西,若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散文就会丧失艺术魅力。我觉得集子中《心痛的幸福》《爱的回赠》《话说老曹》《长歌当哭》《中秋月儿圆》数十篇都把握得恰到好处。我们不要求每篇散文都震撼人心,都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但应该能打动人心,引起感情的波澜,同作者心心相印,引起强烈共鸣。
荣波的散文属于哪一种风格,我曾经与荣波私下探讨过这个问题,就是说他不喜欢用曲笔,以直来直去见长。散文贵在一个“散”字,萧云儒先生曾多次澄清,当年所说的“形散而神不散”不是他给散文文体特点界定。如何解读散文的“散”字?我理解,“散”就是多种多样,“散”就是多彩多姿,各擅才华,“散”就是各领风骚几百年、几十年或几年。读者可以在这种“散”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梅兰竹菊青菜黄瓜,各取所需各有所爱。荣波书中有一篇著名的《接娃》,当时他回家路过学校门口,因接娃造成交通拥堵,正面地接触了接娃这种社会现象,他没有停留在表象上,而是深入进去,触及了教育发展、家庭教育、人才培养诸多教育元素,文章从平台流传出来,立即引起了强烈反响。
有人把当今散文分了九种风格,有人更甚分了十二个,像《醉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77d01ca0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