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会试和殿试

2022-12-27 08:04: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乡试、会试和殿试》,欢迎阅读!
殿试,乡试,会试
乡试、会试和殿试



乡试

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照例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皇家有喜庆之事加科称为恩科,由皇帝钦命正副主考官主持,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均可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叫秋试。按四书五经、策问和诗赋分三场进行考试,每场考三天。举人一词,在元代以前,是指各地举荐进京参加会试的秀才;到明代,成了乡试合格秀才的专称。乡试第一名称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开考前,每名考生获分配贡院内一间独立考屋,称为号舍。开考时,考生提著考篮进入贡院,篮内放各种用品,经检查后对号入座。然后贡院大门关上,三天考期完结前不得离开,吃、喝、睡都得在号舍内。每次各省乡试取录的名额不一,按各地文风、人口而定。清朝时,以直隶、江浙取录最多,贵州最少。监生、贡生更可以离开本籍,到京师赴考。

乡试发的称为乙榜,又称桂榜。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举人称解元。中了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会试和殿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于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亦称春闱,同样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取中者称为贡士,贡士首名称会元

得到贡士资格者可以参加同年四月的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亦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殿试只考一题,考的是对策,为期一天。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金榜;分为三甲:一甲只有三人,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士及第。二甲多人,赐进士出身。三甲则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传胪。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能中进士便是功名的尽头,不能重考以求获得更高的名次。能够一身兼解元、会元、状元的,就是连中三元

明清的惯例,殿试一甲授翰林院修撰及编修。其他进士要经过考核(称朝考),成绩较好及年龄较轻者获得进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其余成绩较次的进士则可能任六部、中书、御史或知县等职。

明初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会试曾发生南北榜之争。当年春天杏榜取录的五十二名进士全部为南方人,引起北方举人的不满。朱元璋大怒,亲自查问后,把三名主考处死,在夏天再发榜,所取的进士全为北方人。之后在明仁宗时确定,会试按地域分配名额。在会试的试卷中加上等字,按南六十北四十的规定录取进士。之后比例偶有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举被废。这种制度障了文化相对落后的边远省份(如甘肃、贵州、云南等)每界科举会试有一定数量的举


人成为会士、进士,进入政界的中高层,有利于保持国家的统一与政治安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746c1cfc4ffe473368ab2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