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2022-04-10 17:35: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欢迎阅读!
项羽,刘邦,输给,为什么
项羽为什么会输给刘邦?



自古以来对于项羽的失败,总是众说纷纭,对于原因的分析也有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首先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失败或者成功,都不是一种力量一件事情的影响造成的,都是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循着这样的思路,我们从战略角度分析一下项羽失败的原因,看看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项羽的战败。 01,项羽灭秦后实行的分封,存在着很大失误和弊端,为之后带来了很大的麻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基本上奠定了秦的灭亡已经自己在各诸侯之中的一个领导地位,天下归项羽来划分,于是项羽开始分封天下。

封谁,怎么封,关系到西楚政权的稳定和整个天下局势的稳定,所以整个的原则,一定要做到利益的平衡,人心的顺服。但项羽在封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显得比较随意,充满了失误。项羽把刘邦封在巴蜀之地,这是对的,说明他心里也在提防刘邦,但碍于先入关中者为王的面子,已经项羽那个傻叔叔的从中,项羽又给刘邦增加了汉中一块封地,就是这汉中之封,成为刘邦之后再进关中的跳板,埋下了无穷的后患。

把谁封在秦地,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项羽选择了谁呢?他的总体思路是这样的,以秦治秦,也就是让三个秦的降将来治理关中之秦地,即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章邯乃秦之名将,后投降项羽,章邯战败之后,项羽担心秦军20万降卒人心有变不好控制,于是就将其坑之,秦地百姓便把怨恨项羽的情绪,全都转移到了章邯的身上,因为秦人认为,你章邯带领20万秦人子弟投降,结果你一人活了下来,还被封王,其他兵卒皆被坑杀,他们心里肯定接受不了,非常怨恨和反感章邯。将此人封在这里,秦人心不服。

至于司马欣,则是一个无能之辈,只因为曾有恩于项羽的叔叔项梁,所以项羽亦对他好感爆棚,但是我们说好感归好感,你可以赏赐他,但不能把这么重要的秦之封地给他呀,但是项羽就这么做了。至于另一人董翳,也是普通之人,不该封在这么重要的位置。

这三位皆为秦将,秦的兵卒都没了,就剩下这三个人都封了王,在这里享受人生,秦地百姓的心里怎么想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分封上更严重的失误还在后面,齐地的田荣是反秦的中坚力量,但因为一些小的矛盾而选择忽视他的功劳,未对田荣进行分封,导致田荣这支非常有实力有威胁的力量,脱离了西楚政权,对项羽日后的战事造成了巨大的麻烦。田荣因为


心中不满,生出怨恨,不断地滋生事端,资助陈馀判楚,挑唆彭越判楚,也就是说,他不但自己判楚,还鼓动和联合别人判楚。项羽为了搞定田荣这边的叛乱,将很多心思花在了这边,导致客观上忽视了刘邦,为刘邦力量的进一步壮大和崛起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陈馀是项羽的盟军的首领,也就是赵地的一员大将,在巨鹿之地时,曾驻守于巨鹿外围,后和其他诸侯军一样,看到项羽军团威猛表现和秦军逐渐不支的形势后,加入巨鹿之战,攻打秦军。至于彭越,本属江洋大盗,但亦反秦有功,项羽对于陈馀和彭越,都选择性忽视了他们的军功和重要性,导致日后这些人都被田荣拉拢,走向了楚的另一面。楚汉战争中,彭越不断在后方捣毁项羽的粮道,偷袭楚军的运粮部队,给项羽制造了太多的麻烦。

02,项羽未能开辟北方战场,也没有及时注意到刘邦对他进行的战略包围,铸成重大失误

我们知道楚汉战争打了四年,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比如荥阳拉锯战等,时间都长达一年,双方处在一个谁也吃不了谁的地步,战事的发展何去何从,似乎谁也看不清楚,谁也不知道。其余的诸侯国,也是一会儿倾向于汉,一会儿倾向于楚,看谁的势头更猛一些,就选择依附于哪一边,对峙与胶着,可见一斑。 接下来的局势,怎么走?穷则变,变则通,刘邦与韩信一商量,决定开辟北方战场,也就是从外围多争取一些机会,多争取一些空间,然后来一个纵深包围,形势应该就会大大不同,这是韩信开辟北方战场的总思路。

但是两军对峙,你可以开辟北方战场,从外围争取更多资源,我为什么不可以呢?项羽也可以开辟北方战场,他为什么不呢?是没想到,还是能力不及,粮草不够,兵力不足?我想第一还是不够重视,项羽过于自信,总觉得直接对打,一定可以消灭刘邦,胜利指日可待,我不需要再在外围来那么多的弯弯绕;第二,可能也有兵力及后勤方面的顾虑,刘邦有萧何那样的能力卓越的后勤队长,总是能找到源源不断把粮食运送到汉军一线,同时不断地补充兵源,所以楚汉战争中,尽管刘邦总是打败仗,但是每一次失败之后,总是能迅速恢复元气,并且人数不减,甚至越累越多,家底越来越厚。项羽就不同,从楚地运送粮食到河南,当时的主战场在河南境内,千里迢迢,楚军一直处在很吃力的一种状态之中。如今若要开辟北方战场,恐怕心有余力不足吧。

当韩信在北方灭魏国、灭代国、灭赵国、齐国、收降燕国、齐国,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的时候,北方各诸侯国,已经悉数被汉军被征服。与此同时,处在南边的衡山王吴芮,亦在张良的劝说之下,投降了刘邦。至此,北方,西方,西南方向,都已经成为刘邦的势力范围,基本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03,刘邦接受部下建议,撇开荥阳战场,南出武关,成功地调动项羽南下,牵着楚军的鼻子走,变被动为主动

楚汉两军在荥阳相持了快两年了,难分胜负。刘邦这个人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袁生,给刘邦献上了计策,他说我们跟楚军相持于此这么久,汉军每每处于困境之中,现在汉王您应该往南


走,这样就能吸引楚军南下,到时大王你在南边的城里加高壁垒,完善工事,不出战,这么做第一可以让荥阳的军队得到休整,第二调动和分散项羽的军队,使得他无法集中兵力,同时使他的补给线拉长,增加他的负担。然后大王您命韩信将收服的赵、燕、齐连接起来,再次攻打荥阳,就可以拿下了。

刘邦照做了,这一招果然厉害,项羽的部队被牵着鼻子走,成功地被吸引到了南边,而这时候,楚军的补给线拉长,薄弱环节越来越多,彭越趁机在后方不断袭击和骚扰楚军运粮部队,项羽无奈只得两头顾,一会儿对付刘邦,一会儿掉头回去对付彭越,彭越是游击战术,你去了之后,他藏起来了,你走了,他又出来骚扰楚军补给线,搞的项羽首尾不能兼顾,苦不堪言。

项羽的确能打,虽然刘邦在又返回成皋之地后(期间南北两头跑)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项羽在打跑了彭越,攻下了荥阳后,包围成皋,刘邦却只和滕公,也就是夏侯婴两人同乘一车逃走了。项羽的成功都是一次次战役、战术的成功,这种成功只是小范围的局限性的成功,其影响和持续性也很难维持,在战略上,项羽缺乏整体的长远的谋划,或者即便有,也充满了随意性和不成熟,既没有深思熟虑,做出的计划了谋局,也极不严谨。

后来的局势发生,也的确是按照刘邦的布局来进行和演进的,可见在战略上的成功和谋略,是刘邦技高一筹的最关键的地方,而项羽的失败,主要还是战略上的失败,是整体性上谋篇谋局的失误,项羽也曾有过很多次的机会可以战胜刘邦,但他没有抓住。在战略层面上,项羽最为可惜的一点是,他一直没有搞清楚问题出在了哪里,所以才有了那一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的感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e25bacf92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3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