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石鼓文

2022-11-07 13:16: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吴昌硕石鼓文》,欢迎阅读!
吴昌硕,石鼓文


吴昌硕石鼓文

浅谈吴昌硕与石鼓文

吴昌硕(公元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苍硕,辛亥后以昌硕行,又署昌石、苍石,号缶庐、朴巢、老苍、苦铁、大聋、石尊者、破荷亭长等,浙江安吉人。

吴昌硕的一生,以诗、书、画、印“四绝”名震海内外。他先学印,再学诗、书,后学画,最后将此四者融会贯通,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名族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独立发挥他自己的个性与特长。从而在书、画、印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可谓画中有书、印,印中有书、画,且各有诗情意境。他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强烈艺术特征,那就是“气势磅礴,魄力雄伟,用笔豪放,墨色浓重,于浑朴中见华滋,与厚重中寓灵动”(刘江《吴昌硕篆刻艺术研究),将伟大的民族精神,质朴的时代风貌,憨厚的个人品格融会其中。

吴昌硕青少年时期多以临摹楷书为主,先从颜体入手,后沉迷于魏晋钟繇小楷,注重用笔的含蓄和结字的浑朴内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青少年时期他游学于杭州、湖州、苏州,因结识杨见山便对篆隶浸染较多,先得杨见山指导,继而受杨沂孙影响,之后受邓石如、吴让之等书家笔法的影响很大,曾临摹过大量的汉碑,如《嵩山石刻》、《张迁碑》、《石门颂》、《祀山公山碑》等等。晚岁喜写《散氏盘》等青铜铭文,但对其篆书影响最大的还是他一生反复临写体悟的《石鼓文》。吴氏早期篆书尚未脱时人影响,后将《石鼓文》整饬丰茂的特点与邓石如等人婀娜

飘逸的小篆相结合,再溶入如篆刻般凝重而爽利的“金石气”,逐渐形成个人面目。七十岁以后,风格方成熟定型。






吴昌硕很少谈到书法,欲探吴昌硕对书法的见解,只好向他的诗文中寻找。他在《缶庐集》中有《何子贞(绍基)太史书册》诗中写道:“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纵入今人眼,输却万万古。”这是他对逐渐学书的小结。由此可见他对《石鼓文》的喜好可谓深厚,数十年临池不辍,并深入钻研。而且他65岁自记《石鼓》临本时还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年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的确,他在书法上的创造,以石鼓篆文最为夺目。

吴昌硕的声誉主要来自《石鼓文》。石鼓出土千余载,虽然诗人咏叹不绝,但到近百年间,才真正受到书法者的青睐。推究原因,最与吴昌硕的提倡有关。因此,很难说是石鼓文成就了吴昌硕,还是吴昌硕捧红了石鼓文。苏辙的《石鼓歌》中有这样的句子:“惟有苍石与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剥困风雨。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这几句诗本来是描述石鼓经动荡而幸存,却在无意之间将吴昌硕的别号“苍石”嵌入其中。这或许就是苏辙在一千年的预言吧。

作为先秦石刻,《石鼓文》无疑是极为生动的。韩愈《石鼓歌》中说:“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玉树交枝柯。”石鼓文书写停匀婉通,镌刻工整精细,都远远超过了西汉石刻。《石鼓文》线质

浑劲,结体略呈纵势,不过与其他系域的铭刻作品相比已属宽博,并且时有籀文的繁复结构贯穿其中,使章法疏密有致,纵横有象。

石鼓文的风格很难得到近代书法家的喜爱,吴昌硕却以己改造石鼓。在笔法上对他启发较多的,恐怕是吴让之的篆书。在一份石鼓文临本的跋语中他说:“江阴陈氏适园藏吴让翁篆屏,真力弥满,古趣横溢,予曾于顾茶村处借观数日,背临其意,未能得一丝灵活,可愧也。”这样的话语太过谦虚。真力弥满,古趣横溢,正是吴昌硕超过吴让之以来篆书家的关键。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eccfc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9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