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代悲秋诗分析》,欢迎阅读!
内容摘要:伤春悲秋是历来文学作品中的多出现的意向,是诗人借景感怀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体现了特殊季节对诗人思绪的影响。本文从“古人为何伤春悲秋”这个问题起笔,分析《唐诗三百首》中的“悲秋”诗歌,归纳总结其中涉及到的秋季气象现象,通过对气象现象的分类、分析和总结,探讨气象现象对古代诗人心情的影响,以求解释古人“伤春悲秋”的气象学原由,从而加深对唐诗中的气象意象的理解与认识,丰富唐诗的多元化解读。 关键词:悲秋 唐诗 气象现象 心情影响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以景寄情,而景物的意象也多因诗人的情绪而变幻无穷,在简单的意象之中夹杂多种情感[1]。季节之交替,花草之凋零,千变万化的气象特征在诗人笔下也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情。政治失意,凭栏而悲秋;客居异地,望月而思乡;纵情山水,怀古而言志。不同季节的天气现象,也因诗人的情怀而展现出别样的姿态。气象与诗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气候的冷暖寒暑不仅仅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影响着人们文化观念的形成[2,3]。古诗中古人无意识的气象描述也是研究古代气候的重要资料[4,5]。本文主要通过对唐诗三百首中不同类别的诗歌的分析,来阐释唐诗中秋季各种气象现象对诗人主观情绪关系变化的影响,从而从气象角度寻求古人为何悲秋的解释。 一.唐诗悲秋的主要类型
本文主要查阅了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其中有67首诗歌写到了秋天的气象现象,有49首涉及到了不同的悲秋情怀,从写作主题来分:写女子悲秋,表达宫怨与思念的有8首,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长相思》等;写客子悲秋,表达无限乡愁的有14首,例如韦应物的《夕次盱眙县》、李颀的《琴歌》等;写边塞将士悲秋,表达战争辛苦、征夫思人的诗歌有6首,例如王昌龄的《塞下曲》、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写离人悲秋,表达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的有3首,例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温庭筠的《送人东游》等。悲秋的情怀有很多种,仔细揣摩每一首有关悲秋情怀的诗歌,发现气象现象对诗人情感的变化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每一首悲秋诗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气象描写,并且,“悲秋”之“悲”很大程度上是由秋天的清冷天气所引发的,天气的清寒,气候的多变,物候的萧条,让诗人的情绪染上了更加浓郁的悲凉与孤寂。 二.悲秋诗中的气象现象分析
为探寻悲秋情怀的唐诗中记录的天气现象与诗人情绪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对其气象现象进行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研究这种气候环境作用于诗人的感受。下面将通过对边塞诗、羁旅送别诗和女子思怨诗三大类别的诗歌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边塞诗中的气象记录
《唐诗三百首》中,写到悲秋情怀的边塞诗有6首。这6首诗歌分别涉及到了宁夏、甘肃、新疆、东北等塞外地区的秋日气象[6]。塞外苦寒,集中体现在大风天气和雨雪天气上。边塞地区的秋日的疾风如刀是著名的,风就像刀口一样割拭着征人的面庞,让人感受到将士们守边的艰辛,如《塞下曲》中的“水寒风似刀”,《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轮台九月风夜吼”、“风头如刀面如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北风卷地白草折”,《燕歌行》中的“边风飘摇那可度”。如吼似刀的风中常常会带来漫天的黄沙或碎石,更给将士们的行军带来了更多的阻碍,如“平沙莽莽黄入天”,“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金山西见烟尘飞”,“行人刁斗风沙暗”。除了疾风,边塞地区的雨雪伴着侵入骨髓的寒冷,给边塞的将士们一个更加凄苦的秋日。“马毛带雪汗气蒸”雪花里飘扬着无尽的寒意;“胡天八月即飞雪”,“纷纷暮雪下辕门”,“去时雪满天山路”,“雨雪纷纷连大漠”,纷纷大雪更显天气寒意;“胡骑凭陵杂风雨”表现出了风雨交加的天气,更加重了天寒。
除了直接的天气描述,边塞诗中还有对植物凋落的描写,以物候现象来表现寒苦气候。由于边塞地处大陆腹地,气候较为干旱,少树多草,因而边塞诗中秋日的物候现象多表现为“衰草”,如《塞下曲》的“处处黄芦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匈奴草黄马正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北风卷地白草折”,《燕歌行》的“大漠穷秋塞草腓”都勾勒出漫漫衰草带来的悲凉肃杀之感。 2.羁旅诗中的气象记录
在《唐诗三百首》中,明确描写秋天的羁旅诗有14首,这些诗歌表达了客子羁旅他乡的思乡愁。秋日比较特殊的气象现象就是“霜寒露重”,如这些羁旅诗中写的“霜凄万树风入衣”(《琴歌》李颀),“露草泣寒虫”(《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空园白露滴”(《灞上秋居》马戴),“月落乌啼霜满天”(《枫桥夜泊》韦应物)。秋霜与秋露那入骨的凉意就是悲伤与思念的催化剂,客子如是,游人亦如是。
此外,秋季也有很多物候现象,在羁旅他乡的诗人笔下成为表达愁思的事物。大雁是古人常用的寄托乡愁的候鸟,在秋季进行季节性迁徙,雁飞是秋天的标志,大雁向南飞的状态恰似客子羁旅他乡的漂泊,掉队的孤雁那份凄凉正是漂泊的诗人心中最深的共鸣。如“阳月南飞雁”(《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木落雁南渡”(《早寒有怀》孟浩然),“晚见雁行频”(《灞上秋居》马戴),“孤飞自可疑”(《孤雁》崔涂),“江上月明胡雁过”(《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孤雁南飞,让客子深感旅途况味,感到秋来寂寞,情景萧瑟。 植物凋零也给羁旅他乡的游子带来更深的乡愁,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落叶”,如“木落雁南渡”(《早寒有怀》孟浩然),“红叶晚萧萧”(《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许浑),“落叶他乡树”(《灞上秋居》马戴),“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杜甫),“淮南木落楚山多”(《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落叶萧萧就像是客子的浮萍般聚散离合的人生。此外,还有“芦洲白”(《夕次盱眙县》韦应物),“陇头梅”(《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井梧寒”(《宿府》杜甫)也是勾起诗人思乡的重要意象,这些季节更替的植物变化,尤其让人触景生情。 3.女子思怨诗中的气象记录
秋天不仅是思乡怀人的季节,亦是深闺宫院内徘徊缱绻的无限愁思。在《唐诗三百首》的悲秋诗中,有7首唐诗主要表达了女子思愁。 在这些关于秋天的宫怨闺怨诗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8首当中有7首都写到了秋夜之景,秋季多晴朗天气,秋夜是赏月的好时候,空对逐渐变圆的明月,有无限的缠绵与思念徘徊在心头,如“行宫见月伤心色”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的《琵琶行》“别时茫茫江浸月”;“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其一》李白);“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李白)。
与羁旅诗相似,落叶这一秋日的物候现象,也会勾起女子的感伤。李白《长干行》里有“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的描写;白居易的“秋雨梧桐叶落时”渲染了一种冷寂湿寒的氛围;“九月寒砧催木叶”(《古意呈补阙乔知之》沈全期)中,落叶的败落是时光流转的象征,在一年一年秋日的落叶里,一位思妇看到了时光的渐行渐远,因而引起了她更加迫切更加浓烈的对丈夫的思念。 三.结语
凄清萧瑟的秋日气象在唐朝诗人笔下勾勒出绵绵长长的情丝,从上述诗歌分析中发现唐诗中悲秋情怀的诗,可以分为边塞诗、羁旅诗和女子思怨诗,各个类型的唐诗均有对秋天各种气象现象和物候现象的描述。诗人身处秋天天际空旷、万物衰败、天气渐寒之时,满目秋景触动诗人伤感情怀,由此诗人借助对秋风、衰草、落叶、流萤、雨雪的描述,抒发了悲秋情怀。如是种种,在不同诗人的眼中呈现出不一样的情韵,大漠边塞,那里疾风吹着边塞将士的悲秋情丝;路途漫漫,那里大雁带走游士的浮萍失意;深院宫墙,那里空寂秋夜闪烁着女子的自哀自怜。气象现象影响着人的思绪与情感,古人的伤春悲秋里包含着着他们的多愁善感,也包含着变化万千的气象现象记录,由此还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bf7bf80740be1e640e9a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