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春节的由来及风俗》,欢迎阅读!
春节的由来及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热闹的传统民族节日。古代,人们多称这天为过年。传说,远古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独角,血盆大口。每逢隆冬腊月,便出来残食穴居野处的人类祖先。为了生存,人就在“年”出现的时候,围在一起,燃起火。冲天的火光发出啪啪声响,“年”望风逃窜。天明后,人便互相恭贺,办起盛大宴。据说,这就是逐渐演化为春节时守岁、拜年、放爆竹、贴春联等风俗的来历。 春节源于何时?有史料佐证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多年。那时,以狩猎为生的人们成群结队地在冰封雪盖的山川丘陵地带围攻野兽,较之其他季节狩猎,费力少,收获大。狩猎归来,车载猎物,击石鸣鼓,纵情歌舞,欢庆胜利。渐渐地就把这个喜庆的日子叫做“载”。夏代,人们开始观察岁星(木星)的运动来计时,当岁星走完一周而将开始新的一周时,人们便欢庆新“岁”的到来。到了商代,帝王、奴隶主为了说明人权天授,一年中要举行四季大祀,其中以冬祀为最隆重。因此,人们把冬祀视为迎新年的节日,正式以“年”表示春节。周人擅长农功,其祖先后稷、公刘都是种田能手。稷艺五谷,丰稔过倍;公刘种瓜,又大又甜。周人获得丰收就叫有年,大丰收叫大有年。人们祈望岁岁丰收,自然“年”便成了最大最热闹的节日了。史书上的“春节”一词,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时则把春节泛指整个春季。到了民国初年,由于使用公元纪年,通称阳历一月一日为新年,为了区别,把农历的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节日的风俗和庆祝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互相融通了。台湾同胞过春节时,晚上“燃华烛,放爆竹,谓之开春”。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在春节盛行“打同年”活动,各村男女吹笙歌舞、山歌对唱,很像汉族的“团拜”。广西壮族在除夕之夜,全家围着炉火,听故事、喝糖姜茶,半夜之后拿着鸟枪朝天击发,叫“除旧炮”。云南白族的节日活动更是饶有风趣:在大年初一的早上,人们互相泼水,以示喜庆。然后“放高升”,就是在竹筒里装上火药点燃,“高升”炸上几十丈高,爆声震耳,表现了白族同胞勇敢、强悍的性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b32e7db9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