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朝智永楷书的历史和对现代影响的研究报告

2022-11-06 09:10: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南朝智永楷书的历史和对现代影响的研究报告》,欢迎阅读!
智永,楷书,南朝,研究报告,影响


关于南朝智永楷书的历史和对现代影响的研究报告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

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

智永继承了祖辈学书锲而不舍的精神,有“退笔成冢”之说。传说智永居永欣寺三十载,每日深居简出,专心习字。他准备了数个一石多的簏子,笔头写秃了就换下来丢进簏子里。日积月累,竟积攒下十大簏子。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笔头掩埋其中,上砌坟冢,名之曰“退笔冢”。

智永对乃祖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极为钦佩,决心使乃祖王献之的书法的书法万古流芳。智永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他在永欣寺时,就曾盖一座小楼专供练字,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就在这座冷冷清清的小楼里,他如痴如醉地练字,毛笔用了一支又一支,他常把用坏了的毛笔扔进大瓮,天长日久,就积了好几瓮。智永后来把这些毛笔集中埋在一个地方,自撰铭词以葬之,时称“退笔冢”。

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智永的书法果然大有进步。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求其真迹者很多,智永穷于应付,以至于“缣素□纸,堆案盈几,先后积压,尘为之生”。登门求教的也极多,以至他户外之屦常满,连门限也踩坏了,智永又只好用铁皮来加固门槛,时人称之为“铁门槛”。这“退笔冢”与“铁门槛”便成为书坛佳话,与汉张芝洗笔洗硕的“池水尽墨”交相辉映,同为千古美谈。

智永的书法对初唐虞世南等的书法很有影响。与智永同时而年少的释智果亦曾师事智永。智果也是永欣寺僧,工于书铭,传说隋炀帝特喜其书,他曾对智永说过:“和尚得右军肉,智果得右军骨。”意思是智永书法圆润,智果笔法腴润不足,而骨力超过。智果的行书、草书,张怀瓘《书断》皆列为能品,可见智果也是书僧中之佼佼者。

《真书千字文》系智永的代表书作,历来对它评价颇高。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我国书法史上的留传千古名迹。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於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

智永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其书论《心成颂》《心成颂》是最早具体分析书法结构的文章,开欧阳询《三十六法》、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等研究法结构文章的先河,对字的结构的分析,简明扼要而又能抓住要领。《心成颂》见于元苏霖《书法钩玄》。全文由“颂”、“注”两部分构成。“颂”为有韵文体,“注”据严可均《全隋文》认为“非智永自注”。从单个字的布白结构,到行与行之间的相互映带,再到整篇的均衡匀称,作者都作了精彩的阐述,为后世书法结体立下了原则,也为重整体美的书法美学思想开了先声。清包世臣认为此文是谈站立时作书的手法和身法,所以有“长舒左足,潜虚半腹”(即站立时写长幅字,右半腹一定会贴紧几案,左半腹侧离几案,左脚舒展向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9ac83ba0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