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2023-01-24 16:29: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欢迎阅读!
素养,初中,核心,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章曙光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年第03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源,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结合初中历史学,提出几点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38-02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课堂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高效历史课堂,从而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利用时间轴,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历史时空观念主要是根据相应的时间和空间,将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有效连接,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通过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实现学生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当引入时间轴等工具,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人物、事件等相联系,加强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1]

如人教版初中历史年级上册辛亥革命中的知识点比较多,时间和事件也比较多,如同盟会创建、武昌起义等基础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可以引入时间轴,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如革命团体的建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4年,黄兴、宋教仁建立华兴会,同年,光复会成立,蔡元培任会长;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06年,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再如革命志士的奋斗:1906年,刘道一和蔡绍南发动萍乡起义、浏阳起义和醴陵起义,结果失败;1907年,徐锡麟发动安庆起义,结果失败;1907年,孙中山、黄兴发动广州起义,结果失败;19114月,黄花岗起义,结果失败;19111010日,武昌起义,取得胜利。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时间轴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内容,培养历史时空观念,将不同的时间、人物和事件相联系,能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二、灵活引入史料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 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灵活引入史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史料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入合适的史料,发挥史料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年级上册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中,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应当让学生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史料:材料一: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为中外所共知。本年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该国王请兵援剿,情词迫切;当即谕令李鸿章拨兵赴援……乃倭人无故派兵突入汉城……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于国,更无以重兵欺压,擅令革政之理。——《清政府光绪帝颁布对日宣战诏书》。同时向学生展示日本明治天皇的宣战诏书的内容。然后通过对史料内容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战争发生的原因,同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旅顺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历史事件的认知。让学生结合资料分析思考,深层次理解历史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三、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 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能力和历史理解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素养。历史解释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任务进行理解后,能做出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构建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相应的讨论问题,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和解释能力[2]

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年级下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的评价,可以先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历史人物的视频,如李世民,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李世民的形象。然后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历史上对李世民的评价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在课堂讨论中,要引导学生对李世民唐太宗这两个称呼进行讨论,比较两者的不同,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渗透核心素养培养,构建高效课堂。 四、结合学生的真实体验,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历史观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对历史总的看法,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方面。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根据历史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能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深入理解历史的本质,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人教版初中历史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长征路线和重要事件,掌握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学生体会长征的艰苦,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感知历史,从而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也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资料,如鉴赏毛泽东的《长征》,观看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影视片段,以及展示博物馆中的金色鱼钩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长征的艰辛。之后教师可设计问题,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红军战士没有放弃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精神让红军战士坚持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深入体会长征精神,让学生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从而有效渗透爱国情怀;还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核心素養的培养,偏重于历史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学习规律,深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知,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学周刊,202010. [2]陈丽红.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讨[J].华夏教师,2019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8631cf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3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