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张恨水作品》,欢迎阅读!
《啼笑因缘》里的文化
《啼笑因缘》讲述的是主人公樊家树和三个女人沈凤喜、关秀姑、何丽娜之间的感情纠葛。樊家树在北京上大学,沈凤喜在天桥以说唱弹拨养家糊口,关秀姑一身好武功,何丽娜是社交名流,就此内容来看,确实还是有点鸳鸯蝴蝶派的才子佳人式的小说,但我们从深处去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实作者张恨水是借此风格而蕴寓当时中国二三十年代的文化冲突,而与一般意义上的鸳鸯蝴蝶派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一往情深深似醉,无限温黁,只自增憔悴。山掩斜阳花傍水,歌词惆怅三姝媚。剑影遥天飘复坠,肠断都昙,一曲悲秋泪,双照银釭樽酒对, 合欢应带愁滋味。(樊家树)
可以看出,樊家树所代表的文化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一个平凡的大学生,喜欢读书,喜欢和中下层的百姓接触,虽是小资家庭出生,但过得并不是奢靡的生活,他不会打牌打麻将,也不去舞厅等娱乐场所,更不喜结交‘放荡’的女子等,樊家树有着传统的才子气质,他风雅、果断,还有新思想,所以看上去他虽然没那么潮流,但还是能吸引代表三中不同文化的女性的青睐。
其实,樊家树的这种形象有点张恨水本人的影子。张恨水在六岁的时候是进入私塾学习的,所以还是接受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当时的中国受到西方思想的冲击和交融,特别是胡适等人提倡的白话文使得传统文化受到了抨击,从而迷乱了许多人,在张恨水看来,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的宝贵财富,有些新思想固然先进,但毕竟在当时思想还很混乱,所以他就希望大家在接受新思想的同时不要丢弃了自己中国的精华。
生小娇憨携画鼓,歌籍题名,哪识飘零苦。一霎酸风兼妒雨,是谁羔酒将人误。飞罢青蚨痴未悟,白棓无情,断送沾泥絮。罗帐书空呜咽语,惜花人在花无主。(沈凤喜)
沈凤喜是一个以卖艺为生的老百姓,在二三十年代的北京,老百姓的娱乐就是看这些大杂艺的表演,那是一种最接近广大民众的文化。沈凤喜会胡琴、大鼓书、琵琶、二琴、梆子等乐器,人长得又漂亮,也就让樊家树多了点对她的注意,沈凤喜家很贫穷,樊家树从而“对沈凤喜由深深同情生出深深恋情”, 因为他从她身上看出了传统佳人的气质,好一个男才女貌!所以也就不惜金钱也要让凤喜去女子学校接受教育,所谓“红袖添香夜读书”,樊家树也是希望沈凤喜和自己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只是,穷惯了的人是很难适应一步登天的待遇的,沈凤喜从未看过那么多钱,也没想到自己还能上学,本来是应该感到满足,但却慢慢显现出虚荣的满足感,像别水笔、戴眼睛、把钱放到枕头下等等,这也就隐饰了她最终的命运。刘将军的出现让她感受到金钱的诱惑,一串项链几千元、一个存折两万多元,这简直比做梦都还更做梦,经不起诱惑从而表现出了穷人思想的极限性,贪心不足蛇吞象,最后只落得疯癫:“至于凤喜,自以把她写死了干净;然而她不过是一个绝顶聪明、而又意志薄弱的女子,何必置之死地而后快!可是要把她写得和樊家树坠欢重拾,我作书的,又未免‘教人以偷’了。总之,她有了这样的打击, 疯魔是免不了的。问疯了还好不好?似乎问出了本题以外。可是我也不妨由我暗示中给读者一点明示:她的母亲,不是明明白白表示无希望了吗?凤喜不见家树是疯,见了家树是更疯!——我真也不忍心向下写了。”(张恨水原话)可悲!可叹!
侠情早被柔丝绾,日日关心,日日萧郎面。不道光阴容易换,为人压 尽鸳鸯线。脱难荒祠行夜半,季芈为郎,侬却为钟建。缕发遗君君莫恋, 隔窗从此天涯远。(关秀姑)
或许关秀姑才是真正适合与樊家树在一起生活的女子,因为他们之间的情感是小说里三份感情中最高尚的情感,他们之间的爱情不是占有也不是奉献。只是樊家树代表的是中国男性知识分子,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最致命的缺点就是“喜欢明显不如自己的女人,不喜欢比自己厉害的女人”,是的,关秀姑是个侠女,一身好本领,也能诗书,可惜,这就注定了樊家树在思想上不敢接受。
商略云衣兼绣幪,斗画长眉,笑语神飞动。一样寒簧双影共,璇闺枉作迷离梦。掩泪登车巾袖拥,舞罢僛僛,却馔伊蒲供。引墅重逢寒夜永,画楼终见双栖凤。(何丽娜)
何丽娜的“放荡”从一开始樊家树就不喜欢,因为两人的思想根本不一样,何是西方浪漫主义,樊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两人思想的不一决定了其多忏的交往。 张恨水曾经说过:“当我描写一个人的时候,不容易着笔的时候,我便会对着镜子演戏给自己看,往往能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他在从事报刊的工作前曾在一个戏班演过戏,自然在以后的写作中会有演戏的痕迹。像他说的对镜子演戏给自己看,在《啼笑因缘》中也有所体现,就是书中两女主人公沈凤喜和何丽娜是何其的相似!从开始我们就知道她们的相似,或许也就可以猜到,和樊家树走到最后就是何丽娜。何丽娜本是一个异常活泼、浪漫的人,她父亲还是掌握大权的大官,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她对樊家树的爱应该只是一瞬间的好感而已,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她竟然会为了樊家树而努力改变自己,从形象到行为,再到思想,虽说她的爱只是自己一厢情愿,却也多多少少赢得了樊家树的心。当沈凤喜疯了,关秀姑也远离了北京的时候,顺理成章的他们走到了一起,小说最后“只用桌上一对红烛,作为暗示,这明是洞房花烛,却依然含意未露”表明了他们的结合。 樊家树和何丽娜最后的结合,这是两种文化最后的交融还是现实的无奈?有人说这不是无奈,是樊家树包容了何丽娜,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长得像沈凤喜。我认为,其实何丽娜形象上是有很多的改变,但最主要的是她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当何以失望的心情从天津回到北京的时候,聚集了曾经的舞友、名宿在自己家里搞了个周末舞会,虽然这是她离别现实的最后一个疯狂,可从思想上分析,她并没有完全改变。
《啼笑因缘》里的点滴
关寿峰,是张恨水祖父的一个影子,关寿峰一身好武艺,只手抬起重几百斤的石头,翻墙如踏平地般,和祖父一样让张恨水非常尊敬,这也表达了他对祖父深深怀念的感情。
沈三弦,大家都知道他是个极其奸诈的小人,为了自己有吃有喝,不惜把自己的侄女往虎口上推,从而葬送了沈凤喜的幸福,也葬送了自己的一切。张恨水描写的这个形象,应该是针砭当时中国社会中那些龌龊小人的懦弱与黑暗。
刘将军的出现是这个故事的转折,正是他对沈凤喜的压迫从而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刘将军是军阀,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正是军阀混战的时代,老百姓处在这水深火热的年代,所有的人都对军阀恨到了骨髓里。张恨水也是一样的,由于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对一些军阀不利,他也受到了警告的压迫,所以在《啼笑因缘》中刘将军必死无疑!而且是代表正义的关家父女出的手,也表现了张恨水提倡正义的思想传达。 小说中说到了关秀姑读《妙法莲华经》和《金刚经》,这不免让人觉得张恨水有点不堪重压而产生避世的思想,或许处在那个环境的他有时会有这样的矛盾吧。
《啼笑因缘》的其他
当《啼笑因缘》在连载完了以后,受到了极大的社会反响,一时之间出现了张恨水热,而张很水本人也处在一个尴尬的地步,因为写得太好了从而受很多读者要求续写此书,最后迫不得已写了《啼笑因缘续集》,其实,经典又怎么能再续?看过续集的读者就可以感受到续集的失败,无论是从故事内容还是文笔,还是人物的安排等等,都已经无法和正本相比。但我们应该理解张恨水,因为当时的他真得受到了这样热情的读者的强烈要求而不得已续写的。这样的情况有点像英国的作家科南道尔,科南道尔在写出了史上最经典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以后被疯狂的读者要求继续写下去,还受到有些读者的威胁:“要是不写下去就要暗杀了他!”没办法,科南道尔只能把已经‘死’了的福尔摩斯再度复活。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伟大作者之所以伟大,没有傲视的才华也就成其不了其伟大的气候的。 张恨水在自己的作品《金粉世家》的序中四次提到这句话:“嗟夫!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当时的他刚刚丧失自己的幼女,他是惭愧自己在女儿有生之年忙于工作而没有给予作为父亲的爱,伤心之余,也就感到自己应该对得起当时处在水深火热的广大中国民众,所以在《啼笑因缘》中表达了自己对一些社会现实的痛恨也有意提醒国人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特别是续集,基本上,大家上了抗战一线。 从此以后张恨水的写作中多了点历史使命感,周恩来曾称赞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了一定作用吗?”
看完《啼笑因缘》有点苍茫的感觉,是的,天地一片苍茫!特别是沈凤喜和关秀姑的最后结局,多少人辛酸了多少泪,难到生活就是这般无奈?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含义与背景,所以很难一叶知秋,张恨水应该来说可以作为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人,他的所有的通俗文学作品正是这时期的代表,所以值得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分析当时社会的情况,张恨水的作品就是一块反映历史镜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6c9afd04a1b0717fd5dd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