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严复

2022-05-06 05:27: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师——严复》,欢迎阅读!
严复,大师
严复

甲午海战持续了七个月,清军死亡三万多人,北洋水师覆没,中国战败。战双方的主要将领多为严复留英的同学。1886年,刘步蟾等率领“定远”“镇远”访问日本时,日本举国震惊,以为如果交战,日本必败。但八年之后,战败的却是中国。严复半夜“起而大哭”。中国被向自己学习了一千年的一个学生打败了。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从向中国学习开始的,当时他们读的最起劲的一本书就是《海国图志》。战歌败仗不是北洋水师之败,是整个大清朝、是系统工程的失败。甲午海战前几年,北洋水师的战舰是世界一流的,维修更新跟不上,20-40%的炮弹打不响,后勤服务跟不上。

严复的第一篇文章《论世变之亟》:“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言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多忌讳,而西人重讥评„„”

他痛心于中国的种种弊端,总结为: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他认为中国要改变,关键在于士大夫的改变,即改功利心为公心。

北洋水师学堂位于天津,严复是后来的校长。它编辑教材,用外文上课。 染上鸦片瘾,开始了“伟大的翻译事业”,译介西方哲学社会学思想的工程。几乎是在李鸿章签下《马关条约》的它是,严复完成译著《天演论》,为中国走出中世纪做了思想上的启蒙,他把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道理介绍给了中国人。《天演论》是严复根据《进化论与伦理学译述的,它是英国学者赫胥黎1893年在牛津大学的演讲中国人在这本书中读到了“物竟”、“天择”、“优胜劣败”,直接戳到了这个民族的痛处。

严复早年就读的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是洋务运动“师夷长技”的早期实践,严复与甲午战争中的几个管带如刘步蟾、邓世昌、林泰曾、林永升等都毕业于这所学堂。学堂传授西方的新学,代数、几何、重力学、电磁学、光学、天文学、热学、地质学、航海术等等,这些被当时的中国人瞧不起,称为“末技”。但“末技”奠定了一个启蒙思想家的基础。

在英国留学期间,不断思考为何外国事事胜出。他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在英国遇见了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郭嵩焘和左宗棠等同为洋务运动的开创者,但郭也看到了洋务派的局限,他把只知道买大炮、购军舰,而轻视政教、法律意识形态视为舍本逐末。

严复以它的著作和译著震惊了当时的中国,当时的严复举国敬重,俨然是维新派的精神导师。很多大人用“竟存”、“天择”等词给小孩命名,胡适的名字“适之”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

严复根据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和伦理学,严复据此“做”了一步《天演论》,他借介绍赫胥黎的机会,介绍了社会学家斯宾塞的达尔文主义,他介绍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而不是达尔文主义,强调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复感兴趣的不是自然进化论,而是社会进化论,而达尔文没谈,赫胥黎没谈,有斯宾塞谈了。

《天演论》融汇了东西方的学术思想,是反省中国历史文化与现状的结果。《天演论》确定了严复中国百年启蒙思想家的地位。面对中国一盘散沙的现状,严复抓住了蕴含在西方思想中的“集体的能力”这一主题,他译著的文字都有一个指向,如何使中国人凝聚,使这个“群”富强起来。群体的生存机会要比个体大得多。主张从文化下手,首先要“开民智”。


严复看到,东西方思想和价值观体系是在各自的历史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文化赞扬忍受、宁静、回避冲突,服从纲常而害怕维护人的生命的活力,而西方却不同,严复至少发现西方思想中两个秘密:第一,主张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第二,将个体的能力导向为集体服务。要改变“狱于君主”,就要将西方文明的根本拿来。《群学肄言》就是现在说的《社会研究,早在1881年严复就读了此书,主张民智、民力。民德的结合,从1897年,他用6年翻译了此书。

他对西学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便戛然而止。

严复的翻译是具有开创性的,今天人们熟悉的“数学”、“逻辑”、“乌托邦”等词就是“严译”带给我们的。

他还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称为《原富》《国富论》讲什么?即“利己”。亚当斯密解释了“利己主义”的活力,认为只有通过解放个人的活力和能力,才能让国家富强。它和我们今天说的“自私自利”是两码事。他告诉国人,这种利己能激发人的潜能并导致富强,应尊重这种推动人类进步的天性。而中国千百年来都是家天下,讲的是“克己”,服从的是纲常,培养的是奴性,这样的民族如何应对世界之大变局呢?

1893年翻译《论自由》,他翻译成《权己界限论》,他认识到中国很大的问题就是民权利和公权利的界限不分。1909年它翻译的《法意》(即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这个著作最大的价值在于揭露了一个专制政体的本质,在这部著作中,严复再提“民权”思想。严复是一个革命家,他是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制度他的悲天悯人的情怀是我们今天所忽视的。严复关注这个国家的出发点和归属都在于人。震撼中国人还是严复的思想,他理解了西方的思想,他了解中国社会他的思想是结合中国的实际的。严复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沿传至今。但他自己却没做到“信”,他是创造性的翻译。

他是第一个公开提出废科举的人。他已认识到,中国要真正赶上西方,唯有教育入手。建议废除八股,改革教育模式。他认为,科举制度是毁灭人才的制度是扼杀创造力的制度。严复是中国第一个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的人,他以为,要三者并重,为的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是“自强之本也”。

1905年,严复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并于次年任校长。它亲自绘制教学蓝图,为新式教育谋划为高等教育扶正方向。1912年严复任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总监督兼文科学长。严复提出的办学原则是:不能“全中”,也不能“全西”,而要“兼收并蓄,广纳众流,以成其大”。到蔡元培主政北大时,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北大精神。

清朝国乐《巩金瓯(ou》是严复根据皇室乐曲填词而成。

他提出废君主、废科举等,为的是改革中国时弊,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变革。 袁世凯做了83天的洪宪皇帝。

严复反对大改大革,主张渐进革新。

晚年严复身心遭受双重打击,第一次世界大战让他身心崩溃,杀人无数,难道就是进化论吗?他原以为他介绍的西学可以拯救中国,却不料世界大战彻底粉碎了他的梦想,他自称他对西方也是“一知半解”。

其实我们今天都认为斯宾塞(严复一度最崇拜的人)的进化论实际是一种庸


俗进化论,什么弱肉强食、丛林法则,都是西方在一个阶段所犯下的错误、罪行,而今天是要被重新审视的。我们今天是主张一种全球的融合,文明的对话,种族与种族之间的不歧视,相互的尊重,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晚年的严复主张要在道德上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处,树立国民人格和国民精神。他的一生既批判传统的糟粕,更呼号保留传统的精粹,更可贵的是,他明确指出:“四子五经,故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发掘淘炼而已”,而这至今都是中国文化的重大课题。



伟大的思想是靠长期积累的:康德之后是黑格尔,黑格尔之后是马克思,有了今天的社会主义学说。

严复的墓碑上没有“北京大学校长”、没有“总统府顾问官”的题词,而是他自拟的“清侯官严几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5a4063011ca300a6c3907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