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渡汉江》译文、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渡汉江》译文、注释及赏析
《渡汉江》译文、注释及赏析 《渡汉江》 唐代: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译文
放逐岭南与亲人隔绝了音讯,熬过了冬季又阅历一个新春。 越走近故土心里就越是惧怕,不敢打遵从家那儿过来的人。 注释
汉江: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阔区域,一般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放逐地。书:信。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园来的人。 赏析
《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违返乡,行将到家时的冲动而又杂乱的心境。语极浅显,意颇深邃;描画心思,熨贴入微;不装腔作势,天然至美。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状况。贬低斥责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况且又和家人音讯阻隔,互相未卜存亡,更况且又是在这种状况下经冬历春,捱过绵长的时间。诗人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隔绝、时间的长远这三层意思,而是顺次层递,逐渐加以展现,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爱情,和对家园、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此诗人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阻隔的境况,失掉任何精力抚慰的日子情形,以及岁月难熬、难以忍受的精力苦楚,都历历可见,明显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沉着接受,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简单为读者容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位置、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布景,下两句超卓的抒发才字字有根。
1 / 3
第三、四两句描绘诗人逃归途中的心思改变。“近乡〞告知诗人因长时间不知家人音讯而逃离贬地,走近家园。所谓“情更怯〞,即愈挨近故土,离家人愈近,忧虑也愈凶猛,几乎变成了一种惧怕,怕到“不敢问来人〞。依照常情,这两句好似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诗人笔下所写的却彻底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细心寻味,又觉得只要这样,才符合前两句所提醒的“规那么情形〞。因为诗人贬居岭外,又长时间没有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当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间忧虑家人的命运,怕家人因为诗人的连累而遭到不幸。“音书断〞“复历春〞这种思念跟着忧虑一起的到来,构成急迫盼回家,又怕到家里的对立心思状况。这种对立心思,在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挨近家园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开展:原先的忧虑、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见,此时好似立刻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明,变成活生生的严酷实际;而长时间来朝思暮想的.与家人聚会的希望那么当即会被无情的实际所破坏。因而,“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别状况下心思对立开展的必定。“情更怯〞与“不敢问〞更能表现诗人此际强自按捺的急迫希望和由此形成的精力苦楚。愈挨近重逢,诗人便会益发忧虑,开展到极点,这种忧虑就会变成一种惊骇、战栗,使之不敢面临实际。
诗人正是这样逼真地再现了特别境遇下,对家人的入骨关爱,吟咏收支类心灵的良善韵律,然后引起了千古的共识。仅仅这种境遇的形成,诗人不能辞其咎。在这一点上,后来杜甫的“反畏音讯来,寸心亦何有〞〔《述怀》〕写战乱中忧虑家人,至于不敢面临吉凶未卜的“音讯〞。那么更有时代感,更耐人寻味。 此诗不只有奇妙的抒发艺术,并且有更深入的领会。作者用逐层递进的追述,告知了布景之后,当即直抒胸臆,不加保存地倾吐出对立心思和苦楚心境。可是,读者却必需通过一番仔细的咀嚼,才干感受到这种特别的心思状况,到达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种高度简练的抒发方法,使著作用最省掉的言语,获取了极为深远的艺术作用。 创造布景
此诗一说作于宋之问神龙二年〔706年〕途经汉水时。武氏逝世后,唐中宗将其贬为泷州参军。神龙元年〔705年〕十月宋之问过岭,次年春即冒险逃回
2 / 3
洛阳,途经汉江时写下了此诗。另一说,此诗是李频由贬所泷州逃归洛阳,途经汉江〔指襄阳邻近的汉水〕时所作。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111a4318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