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眼中的老舍》,欢迎阅读!
老舍于1899年出生于西城护国寺小羊家胡同,满族满族正红旗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也许是受北京这座底蕴深厚的古城的影响,抑或许有时代因素和老舍自身的品格的原因。老舍的作品中总是蕴含着浓厚的北京味和幽默风。
(一) 老舍的京味
老舍在他的《三年写作自述》中曾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仁茶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完整的像一幅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的描画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一条活泼的鱼儿来。”这也许就是老舍作品中常带有京味的最好解释。老舍的京味自然平时不做作。他笔下的京味除了大的文化背景外,还包括北京的各种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特点。他将北京特有的历史、环境、文物、民俗、风情、世态、习惯、语言融合成一个整体,用北京话写出浓郁、多彩的北京风土习俗、人情世态并且写出了时代、民族、历史等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所形成的内在特征。比如在话剧《茶馆》中第一幕幕启的时候写到:“玩鸟的人们每天在遛够了画眉、黄鸟等之后,要到这里歇歇腿儿,喝喝茶,并使鸟儿表演歌唱。在这里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如某处的大蜘蛛怎么成了精受到雷击。奇怪的意见也在这里可以听到,像把海边上都修上大墙,就足以挡住洋兵上岸。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字条。满台奔跑着端茶倒水,送烂肉面的跑堂儿,坐着喝茶的主儿,旗人装束的打扮:长袍马褂,服饰鲜艳,腰间挂满了零碎儿——玉石坠儿、鼻烟壶、小梳子,头上高悬鸟笼子,其间混杂着衣裳褴褛的乞讨者,相面的唐铁嘴。茶客们的高谈阔论,茶房的高声吆喝,后台厨房传来的炒勺敲打声,时而又穿插着老北京特有的叫卖声。洋洋大观的场面,让人接应不暇。”这种具有浓郁北京风情的展示很容易让人感受出这就是老北京的茶馆。
中国是礼仪之邦,而北京又是古都,所以北京人很讲究“礼”,这在老舍的作品中也成为了京味的一个表现。在《茶馆》中写到松二爷、常四爷一出场就是让茶、请安。第二幕时常四爷卖了菜,松二爷衣着寒酸吃不上饭,一见面仍然是请安。 而在《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爷身上则有着老北京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他在任何时候都觉得尊贵的脸面甚至辈分比什么都重要。北平战乱时,祁老太爷仍在说:咱北平人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礼节。在局势动荡不安时,仍不忘给自己过生日。从这种种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人是多么的讲究体重视礼节。
从老舍的京味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北京的没落,国人的麻木与奴性。老舍并没有夸大这种“京味”,而是真实的反映现实,所以说老舍的京味充满着北京人特有的气质与睿智。
(二) 老舍的幽默
老舍在《谈幽默》中对幽默有了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幽默就是要“通于深奥”,也就是要“具有严肃的命意和值得深思的含义”而老舍在作品中也是深刻的体现了这一点。老舍的幽默不同于鲁迅的老辣深刻,也不同于钱钟书的灵动敏捷,老舍的幽默是温和温厚的。他以敏锐的观察力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通过张、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进行加工来表现幽默。比如在《赵子曰》中夸张赵子曰颓丧泄气的状态是“十万八千毛孔,个个象火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气” 在《骆驼祥子》中比喻高妈“说话圆滑象留声机片,是转着圆圈说的,把大家都说在里边,而没有起承转合的痕迹”。
老舍的幽默文章,其大多数背后的格调是倾向于悲观的。细读老舍的文章就不难发现在表面上看似让人忍俊不禁的文字的背后却总会流露着辛酸苦楚的感觉。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他创作的基础。他喜欢用调侃的、诙谐的、甚至是嬉戏的幽默写悲剧,用笑讲哭的故事。所以在表面上看似让人忍俊不禁的文字,其背
后却总会流露着辛酸苦楚的感觉。老舍在《赵子曰》中以幽默为文章的格调,主要批判盲目接受新思潮的一些浅薄的青年人的行为。虽然在有些人眼中这部作品被看作是故作幽默、油嘴滑调,但老舍毕竟写出了一些深刻的东西。而在《我这一辈子》中形容官吏贪赃盘剥:“告诉你一句到底的话吧,作老爷的要空着手来,满堂满馅的去,就好像刚惊蛰后的臭虫,来的时候是两张皮,一会儿就变成肚大腰圆,满兜儿血。”这言简意赅、形象生动、鞭辟入里的幽默的背后尽是肃穆,荒诞的背后却是庄严,笑里藏刀。
苏雪林《幽默作家老舍》中写到:老舍是一个讽刺小说家,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都以讽刺出之。然而决不如鲁迅那么刻薄,反而令人觉得他是一个可亲可爱的长者,这或者要感谢他那北方人的忠厚气质。鲁迅小说里没有一个好人,老舍小说里的李子荣、张大哥、丁二爷,都十分可爱。他口角边虽常常挂着讥嘲的笑意,眼里却蕴着两眶热泪。 这也就说明了老舍幽默的独特风格。
老舍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一样温厚平和,富于“北京市民文化”的韵味,他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但在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一个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对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关注,所以老舍具有不朽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d0b5875f46527d3240ce0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