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多动症孩子的教学案例》,欢迎阅读!
多动症孩子的教学案例 背景描述: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但是,孩子的活泼好动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当超出这个正常的范围后,就有可能是多动症。首先,在注意力方面,多动症患儿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看“小人书”、“动画片”时,也不能专心致志;但顽皮儿童却不同,在看“小人书”、“动画片”时能全神贯注,还讨厌其他孩子的干扰。其次,在行动目的性方面,顽皮儿童的行动常有一定的目的性,并有计划及安排。而多动症孩子却无此特点,他们的行动较冲动,且杂乱,有始无终。再次,在自控能力方面,顽皮儿童在严肃的陌生的环境中,有自控能力,能安分守己,不再胡吵乱闹。多动症孩子却无此能力,常被指责为“不识相”。 案例讲述:
战国政,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 故事分析:
教育多动症儿童要从培养良好习惯人手,耐心地矫正儿童的多动行为。矫正中应坚持正面鼓励,积极强化,逐步养成专心学习和做事的习惯。 1、我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家长应对他关心、体谅,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不能因其好动而感到厌倦、心烦,也不能因其多动而造成儿童的自卑心理或精神压力。当他们在学习中出现适宜行为时,就及时给予奖励,以鼓励他们继续改进,并求巩固。 2、我要求孩子的父母教育要保持一致
父亲需纠正急躁、粗暴的缺点,不要动不动就打孩子,要多看一看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母亲则应克服对孩子溺爱、娇惯的弱点,努力做到热爱孩子与严格要
1 / 3
求相结合。只要父母教育方式正确,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并加强同学校的了解,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的多动行为是可以逐步得到改善的。 3、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
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必须适当控制一下孩子的饮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量进食含有酷氨酸的食物如挂面、糕点,含水杨酸盐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桔子等,以及进食加入调味品、人工色素和含铅、铝的食物,均可使具有发生多动症遗传素质的儿童发生多动症,或者使多动症状加重。多动症的孩子只要限止这类食物,可明显减轻。 4、对孩子要求必须切合实际
家长应该了解多动症的特点,对于该孩子的要求不应过于苛求,切莫像对待正常孩子那样严格,也不能急于求成。只要求他们的多动行为能控制在一个不太
过分的范围内,就可以了,要想完全矫正过来,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5、把多余的精力释放出来
多动症孩子的精力比较旺盛,对于他们要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其过多的精力能发挥出来。家长和老师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如有条件,应安排他们做一些室外内活动,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6、我对他加强了集中注意力的培养
应逐步培养多动症孩子静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我从看图书、听故事做起,逐渐延长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我把他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座位上,以便在上课时能随时得到老师的监督和指导。如果他在集中注意力方面有所进步,我对他进行了及时表扬、鼓励,以利于强化。
7、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我也注重了培养他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早晨要按时起床,最好参加一定时间的晨练;饮食定量定时,并注意营养;中午要适当午休,晚上要准时休息,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迁就孩子的兴趣而让他看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8、增强了自尊心
2 / 3
对于多动症患儿应耐心地反复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所存在的紧张心理,帮助他们提高自控能力。父母应和老师、医生经常保持了解,争取孩子、医生、家长、教师四方面的合作
故事反思:
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战国政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他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共同搞好矫正教育。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cfe0268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