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第4章 社会

2022-04-09 17:23: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 第4章 社会》,欢迎阅读!
社会学,社会
第四章 社会

第一节

一、什么是“社会

社会是以特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占据共同地域、共享某种文化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由个人、群体、组织和制度构成的较为宏大的网络,是依靠人们交互作用自我维持延续的相对独立体系。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人口、资源、文化社会的基本构成。 二、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一)社会的基本特征1社会以人为主体。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二)社会的基本功能 1 整合功能。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2 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3 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着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以积累和发展。 三、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1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的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唯名论派社会学家把个人行为及其细节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社会唯实论: 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先于个人而存在,并且事先规定了个人的存在,是一种交互作用的实在,有集体意识和集体的象征。

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由于把社会和个人抽象地对立起来,并且忽视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物质生产基础,所以都没有能够正确地解释社会的本质。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

(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们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 (二)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1)劳动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特殊表现形式;2)劳动创造社会,也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3)劳动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社会的关系。

()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需要是人的本性。正是这种需要,构成了人们的行为动力,是人的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来源。

(四)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社会是不断变迁发展的;2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社会形态;3社会发展是一个由内在规律支配的自然历史过程,不可能跨越历史阶段。 五、社会的基本要素

(一)人口资源——指在特定地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1、人口资源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人口质量——也称人口素质,是对人口资源的质的规定性,包括人口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 3、人口结构——也称人口构成,是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 (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与人类活动相关联的全部自然条件的总和,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物质条件) 自然资源分为三类:一是环境资源,二是生物资源,三是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的特点:1)有限性。2)潜力的无限性。3)系统性。各种自然资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复杂系统。4)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自然资源与社会的关系 一方面,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文化资源 文化社会的又一重要构成要素。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总和。

第二节 社会结构

一、什么是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体系基本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些组成部分和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持久的、稳定的,它们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框架。 社会结构可以分为宏观社会结构和微观社会结构。

1 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教育结构。 2 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模式,如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个人在一定社会领域扮演社会角色的模式等。主要包括:个人、角色、群体、组织、社团、社区等。


二、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 1社会地位:先赋地位、后致地位。

2社会角色: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是由个人与社会的结合而产生出来而且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地位与角色的区别:人们占据地位,扮演角色。 3社会群体4社会制度

第三节 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

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人与人就形成了以角色方式相互联结和交往的各种关系,有的是物质关系,有的是精神关系。是人社会性的体现。社会关系伴随着个人生命的出现而产生;它的状况决定着社会社会性质、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

一、社会关系的分类从不同角度,可以将社会关系区分为不同类型。 (一)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二)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可区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三)根据结交关系的目的,可分为工具型关系和情感型关系。(四)还有其它一些分类方法,例如:

1、从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划分: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等。 2、从社会关系存在的形态上,可划分为静态社会关系和动态社会关系。 3、从交往的密切程度,可分为初级关系和次级关系(首属关系和次属关系) 4、按照社会关系矛盾的性质,可分为对抗性关系和非对抗性关系。

二、各种关系构成的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由个人之间复杂的联系所组成。其特征:

1社会网络的形成是地缘、血缘、学缘、业缘等多方面因素使然。2社会网络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3社会网络是经过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4社会网络对个人来说具有效益。5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社会网络的重要作用:个人在其中获得各种信息,获得各种精神上的支持以及物质上的资源。社会网络影响到个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社会而言,社会网络的功能体现在社会网络具有社会控制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三、社会运行

所谓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一)社会运行大体上可以分为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 1 纵向运行就是指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包括:

1)继承的关系,即后来的社会接受了过去社会所留下的遗产。

2)变异的关系,社会纵向运行虽然继承了过去的东西,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随时修改着、变化着。 3)中断的关系,在社会的纵向运行中,有很多东西被历史发展所抛弃。 2、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其基本关系有:

1)交叉与渗透的关系。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各要素、各系统的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们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制约的关系。即社会某些要素、子系统的功能的发挥会限制和约束另一些要素与子系统的发展。 3)促进关系。指一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对另一个系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4)转化的关系。即一种要素转变为另一种要素,一个系统的问题转变为另一个系统的问题。

(二)社会运行状态的分析

社会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指特定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大系统之间以及各系统内不同部分、不同层次之间的相互促进,社会障碍、失调等因素被控制在最小限度和最小的范围内。这是社会运行的理想模式。

第四节 基本的社会类型

(一)从文化角度划分 —— “无文字社会 与“有文字社会

(二)按照人类基本生存方式划分—1、狩猎采集社会2、畜牧社会3、园艺社会4、农业社会5、工业社会 (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物质生产方式划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为其初级阶段)

(四)从社会组织形式上划分: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

第五节 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的演变

(一)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第一个转折点。 (二)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结构发展的第二个转折点。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近现代中国社会结构发展的第三个转折点。

(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结构性发展的第四个转折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ca6e2775acfa1c7aa00cc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