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动静结合

2022-07-28 09:14: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中的动静结合》,欢迎阅读!
诗中,动静,结合


古诗中的动静联合

湄江中学:甘员绳

教课目的:能认识和赏析动静联合的手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教课理念:古诗中写景最常有也最能令人身临其境的手法是动静结

合,经过这一手法的学习 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寻古诗中 的境界并可以运用到自己此后作品中

教课内容:

1. 点提取:动静联合手法的解说

2. 点含义:“动静联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常常在一种境界里







描绘动向与静态,形成形象在境界中的和睦一致的手法 3. 重点词:动向、静态、境界、和睦一致 教课资料

1. 典型资料:王维《山居秋暝》 2. 延长及检测资料:辛弃疾《西江月》教课过程:





1. 点导入

同学们,相信经过我们上一节课的解说, 大家对这首诗都已不再

陌生,此刻让我们大家一同背诵一下这首写景名篇

(老师与学生齐背

《山居秋暝》)

我们知道这首诗向来以它所描之景为人们所称道,特别是那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那么它终究在写景上有什么高妙之处 得以流传到现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中写景的动静联合




手法



2. 点揭露:“动静联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常常在一种境界里

描绘动向



与静态,形成形象在境界中的和睦一致的手法



3. 点加强:



小组作业:(1)诗中前三联均是写景,比较一下每一联写的景有什么差别(首联均为静景,颔联动静联合,颈联均为动景)



2)对照前三联,小组议论颔联中动静联合的详细表现及妙处。这篇作品中作者写景的妙处在于动景与静景交相出现, 使诗中之



景于清静之中带有了灵气,更为开朗生动了起来。首联之静,静得幽谧;颈联之动,动得灵丽。但真实将这动静串连起来,使之成为完好的一幅画,颔联则功不行没。认真品尝“照” 、“流”二字。从上下文来看,“照”字承首联之静景,为静之描绘扫尾;而“流”字启颈联之动景,为动之出现开路。回到颔联自己, “照”字把月光之柔和洒进了我们的眼睛,“流”字则让泉水之灵丽跳进了我们的耳朵,在视觉和听觉上让我们真实领会到此时此景之“妙” 。这样一来,静景与动景有机联合在一同, 拥有层次而不显凌乱, 使诗歌境界的创造层层深入,也为其尾联抒怀确立了基础。







4. 点延长及能力测试:(比较阅读)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子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请同学们自由朗诵, 找出此中运用动静联合的诗句, 并议论它的利处。)





5. 点回归:

经过这两首写景妙句中动静联合手法的学习 不知同学们能否关于古诗中写景手法有了必定认识其实动静联合是古诗写景中最常有



的手法,一动一静的写景妙用, 将几千年前我们没法见过的景写 “活”了,让我们可以跟从诗人的脚步, 身临其境,更好地领会诗中的境界,同时也为我们感悟作者当时的心境打下基础。 这就是所谓的 “全部景语皆情语”。





6.作业要求:

1. 频频朗诵这首诗,联合自己的意会,睁开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顺畅,三百字左右)





2.查找其余写景诗篇,联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剖析,

深入领会。





7.板书设计

光景描绘

首联: 静景









(承)



(听觉)

静之幽谧

颔联: 静(照) ←→ 动(流)





动静联合







(视觉)



(启)



动之灵丽



颈联: 动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c6af71f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