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英译障碍探析

2022-07-23 21:17: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诗英译障碍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古诗,中国,障碍,英译
中国古诗英译障碍探析

作者:孙晓东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23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英译长久以来都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能够在翻译中保留古典诗歌的主要意象一致面临着许多障碍。本文,主要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不同规则入手,从叙述主体以及时态两个方面探讨中国古诗英译的障碍。

关键词:中国古诗;叙述主体;时态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4-0-01

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诗学文化。至今,中国古诗的许多经典一直被传送,无法被超越。但是,以翻译为媒介流传到欧美的中国古诗,其接受和影响竟然远逊于中国的哲学及美学思想。个中原因,不一而足。但追溯其根本,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两种语言特征入手进行探讨。

一、叙述主体中人称代词的显化与隐化

在中国古诗中,叙述主体人称代词的隐化现象特别普遍。如果说文言文中,没有人称代词是很常见的,那么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在古诗当中就更加明显和全面。这种无叙述主体的构成方式的优点就在于给古诗营造了一个“非个人化”的特殊语境,这就为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释放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对古诗的多种解读也就成为了可能。如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里提到的却下水晶帘,动作主体到底是谁?同样,又是谁玲珑望秋月?其实,这里的“谁”即夜深时分寂寞和惆怅的宫女。由于汉语是主题明显的语言,或者说古诗是应用主语及主题删除策略最为普遍的语言(曹逢甫,1995)。这种语言的特性既能够让我们成为一个观众,又能够让观众化身主体,身临其境,体会到这玉阶的怨。但是,英语确是主语明星的语言,其基本句型结构则为:主语+谓语动词+宾语,而且主语是强制性的。所以,在英语过程中后两行中的主语必须出现。例如:

(a)Shelowersthenthecrystalscreen.Andgazesatthemoon,paleandbright(许渊冲等,1992)(b)Thoughcrystalscreensaredowntoshutoutlight,Shegazesyetatfallmoon,clearandbright.(王大濂,1997)。笔者认为,任何译者在面对这种两难之地时,都会选择妥协,加上对应的人称代词。但是这种叙述主体的清晰化却导致了中国古诗的诗性成分淡化了许多。

二、时态的显化与隐化

注重意合的汉语,在动词的使用上超脱了时态的变化,这使得叙事主体的行为有一种超越时空的自然存在感。而注重形合的英语则把行为主体的所有动作限制在一个框架当中,不可超越。这就是中西方人所谓的思维差异,即东方人注重直觉与意象,西方人注重理性和逻辑。同时,也是造成古诗翻译的又一障碍。Graham曾对李贺的《官街鼓》两个翻译版本进行了分析:汉城黄柳映新帘,柏陵飞燕埋香骨。磓碎千年日长白,孝武秦皇听不得。

(c)ThewillowoftheHancapitalshoneyellowonthenewblinds,whenFlyingSwallow’sscentedboneswereburiedinthecypressmound:Ithaspoundedtopiecesathousandyearsofsunsforeverwhite.UnhearedbytheKindofCh’inandEmperorWu.(f)ThewillowoftheHancapitalshineyellowonthenewblinds,FlyingSwallow’sscentedboneslieburiedinthecypressmound:Ithaspoundedtopiecesathousandyearsofsunsforeverwhite.UnhearedbytheKindofCh’inandEmperorWu.

不难发现,译者两个译本改动并不多,除了去掉英语中表时间的when外,就是把原来的动词过去时改为现在时。这种时态的改变还原了原文的效果,宣布了主体行为摆脱了具体历史


述的禁锢。但是,作为重形态分析的英语根本无法承受,造成了西方读者理解的困顿。所以,在古诗翻译中如何能够让译者从时态的问题上全身而退是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

三、结语

中国古诗翻译因语言之间的差异,似乎注定成为翻译者们需要面对的一场持久战并且持续不断的吸引着各路大师级翻译家前来参战。我们也不可否认战国堪称丰盛。翻译家们开发了“调和”,“改造”,“诗性语言转化”,“一堆字翻译”与“语意翻译”等翻译方法,但是如何能够完全克服中国古诗翻译的障碍并且让西方读者认同还是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此种

障碍亦可以指文化的障碍,只有真正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才是突破语言障碍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埃兹拉·庞德.Cathay[M].London:ElkinMathews,1915:36.

[2]Spair,Edward.Language:ANIntroductiontotheStudyofSpeech[M].NewYork:HarcourtBrace,1921:45.

[3]Steiner,George.AfterBabel:AspectsofLanguageandTransla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136.

[4]曹逢甫.主题在汉语中的功能研究-迈向语段分析的第一步[M].北京:北京语文出版,1995:17.

[5]王大濂.英译唐诗绝句百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51.

[6]许渊冲.宋词一百五十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4.

作者简介:孙晓东(1988-),男,满族,辽宁本溪人,学历:硕士,职称:讲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ff777d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a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