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热与温度

2022-12-23 09:0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冷热与温度》,欢迎阅读!
冷热,温度


《冷热与温度》说课稿

一、说教材

《冷热与温度》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冷和热》单元中的第1课。《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是后两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本课教学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认识温度计的作用。第二: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第三:探究热水的降温规律。

二、说学情

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学情分析,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结构的基础上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3科学知识: 知道什么是温度。

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注意归纳和总结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小学科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以科学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的思路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认识温度以及如何正确测量水温。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五、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烧杯、温度计、热水、秒表、三脚架、石棉网、记录纸、PPT等。 六、说教学过程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利用错觉,认识温度和温度计。

课的一开始,我安排了一个经典实验:让学生把两个手指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5秒钟后再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活动,是为了通过学生两个手指对同一杯温水产生的错觉,让学生认识到,光凭自已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要想准确反映物体的冷热,必须用一个科学仪器,从而引导学生懂得,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定物体的温度。此时,学生对温度计肯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转入第二个环节。

(二)初次实践,学习使用温度计。






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我分三步达成目标: 1、演示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PPT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在液柱不再上升或者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2、模仿操作练习。

3、实际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这三步教学,是从观察、模仿到实践,逐步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我采用的演示讲解法。这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知识,个人认为没有探究的价值,宜作直接讲解,但现场的演示是必须的,并且我为学生总结出四字操作口诀:“拿、放、等、读”,方便学生掌握。

第二步是模仿,让学生按四字口诀模仿练习,将观察到的方法。进一步内化成技能,教师在此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操作错误,及时纠正。

第三步是独立操作,分别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并作记录。

通过这三个步骤,学生已能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

让学生对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作出预测。 1)我的预测:

一杯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A .均匀下降 B .先快后慢 C .先快后慢 D . 没有规律

在讨论预测环节,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已的观点,他们的依据,都来自生活经验,学生可能说有规律,也可能说没有规律,可能先快后慢,也可能说先慢后快,都不要否定学生的观点。 PPT 实验提示:

1、一拿到热水就将温度计放入杯中。

2、记下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此温度记在0分钟格内。 3、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

4、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5、记录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保持桌面整洁。

(有了亲手采集到的数据,学生就可以进行整理分析了。我想要说明的是,学生记录时用的是单式统计表,而教材在此之后安排学生绘制成折线统计图,而这一数学知识,要在四年级下学期才学习,所以,我选择就让学生对单式统计表进行分析,实践证明,同样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过学生的分析,大家都明白了常见的热水变凉,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学生验证了自已的预测,这时,我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热水变凉,为什么会先快后慢呢?”通过和学生们的探讨,分析出原因,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四)课堂小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五)拓展延伸:

两个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将变成—?一天后呢?两天后呢?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走出课堂,去观察、思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七、说板书设计

1.冷热与温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d072573968011ca200914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