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记录法下的小班幼儿典型案例分析

2023-12-04 07:54: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轶事记录法下的小班幼儿典型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小班,轶事,案例分析,典型,幼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轶事记录法下的小班幼儿典型案例分析

作者:韩婷婷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17

要:本文基于在幼儿园研习期间的非正式的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相结合,收集了所在小班幼儿自然发生的行为和典型事件。主要采用轶事记录法、结合实况详录法详细客观的尽可能完整呈现当时情境中幼儿的言行。研习结束后,经过简单归类整理,运用相理论分析总结,将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升华。 关键词:幼儿 同伴 观察 家园共育 一、观察背景

本人研习过程中,与小四班幼儿朝夕相处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小朋友们天真可爱、热情礼貌。小班更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启蒙,能否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抓住重要的教育机,幼儿园同家庭适时适宜的协同干预,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以观察者的视角来倾听幼儿的点点滴滴,孩子们带来许多惊喜和感动,当然让我欢喜让我忧。本文选取了一名典型幼儿,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一些针对教师和家长的参考性意见。[1] 二、观察详录

观察主题:入园不适的黄金豆

观察对象:黄金豆观察时间:2017.4.104.24

经过近半个多月的跟踪观察,尽管下学期即将升入中班,在一日生活中诸方面表现推断该幼儿仍然存在入园焦虑不适的问题。每天晨间入园时,他时而嘟着小嘴、时而满地打滚嚎啕大哭、和奶奶难舍难分不断重复着:奶奶早点来接我!早点来接我...”接着是每天上演的分别左抱两下、右抱两下,才不情愿的进班级坐下,可能继续十分伤心的大哭,或是面无表情的安静的一个人坐着发呆。户外活动他也时常拒绝,有时老师忙得顾不上就勉强答应他在班级呆着。我就喜欢在屋里坐着,不喜欢出来课间操上他不爱动起来,有些胖乎乎的他说运动累了。自由活动玩滑梯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只是不和小朋友互动,一个人一遍一遍的滑着。进餐时候,有时会看着老师说:我不想吃了!问他为什么却还是那句:就是不想吃了[2] 抗拒频率最高的莫属于午睡了,在进班观察的半个月时间里,仅有一天被迫进入寝室和小朋友一同完成了午睡。马老师假装给他奶奶打电话:是不他不哭就早点来接?接着说他的小老虎(枕头)要不送给别人了,这才哭着去睡了,躺下情绪渐渐平复,完成了午睡。醒来状态还可以,安静的瞪着大眼睛。在奶奶家呆好几天了,我都想妈妈了。午睡时间他好几次趴在班级桌子上睡着了,但是让他进寝室床上睡就及其抗拒哭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一天黄金豆表现的不错,入园没哭闹,和老师问好、和奶奶再见。石老师奖励了他小粘贴,喝牛奶第一个喝完去洗杯子,进餐也很顺利,老师把他安排到了正常的小组中去。陈老师:你是好孩子,淘气才坐第三组。他害羞地笑着点点头。

因为经常抗拒一日常规活动,和同伴交流极少,有的小朋友会排斥或者模仿老师批评他的规范行为。在对他访谈得知,在家也没有午睡的习惯,奶奶允许他玩玩具。他主动表达:爸爸妈妈不住在一起了,害怕睡觉时会梦到奶奶、妈妈爸爸。你的好朋友是谁?他说:奶奶爷爷。和他对视的时候,他会主动给我讲在奶奶家的趣事、边回忆边满足地扬起笑脸。下午奶奶一般会提前接他离园,听到奶奶来了的他瞬间有了活力,激动地和老师们说再见。 三、案例评析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型,在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视角下看待人的发展的,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人会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且会与环境进行不断的相互作用。

微系统在环境系统中处于最内层,出现在同个体所在环境中的活动中。案例中黄金豆家庭环境中的爸爸妈妈、奶奶爷爷和小四班这个集体环境中的老师、同伴,都是影响他生活和学习的微观层;而家园共育,社区与家庭之间的交流,幼儿园与社区之间的联系,或他身边的同伴群体都可以成为影响他成长和发展的中间系统;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个体发展与微系统间有力的支持性联结密不可分。在同班级老师和对黄金豆的访谈中,以及他入园一系列依赖性行为不难看出,和他关系最亲密的人是奶奶,然而他生活的家庭环境不是很融洽。妈妈和爸爸长期分居,奶奶和妈妈关系很紧张,父母对他的陪伴很欠缺。这可能导致他与父母之间没有建立起一个安全和谐的关系,进而和他在班级受到同伴接纳程度不高存在一定的联结关系。

生态环境的外层系统,是幼儿间接参与并对其发展影响深远的大社会环境。比如他父母的工作环境,他们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会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幼儿在家庭中的情绪。黄金豆的情绪的确低落时候居多,早晨入园开始面无表情的一个人坐着发呆,遇到不想做的事情就嚎啕大哭,幼儿的情绪化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黄金豆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他的生活环境、个体角色、人际关系、活动经历等都产生了系列变化,对他而言就是一个生态变迁的过程。首先在角色上,不再是家里奶奶庇护下的宝贝,不能单纯地依赖他人,需要渐渐学会独立面对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其次,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从奶奶家扩展到了小四班甚至整个幼儿园大环境中。第三,他的活动也发生了变化,在家主要由奶奶陪伴游戏或者独自游戏为主,在园大多以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为主;由于他和同伴交往较少,更多时间仍独处或旁观者的状态,这样的落差难免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最后,他的人际交往对象发生了变化,在家里有爷爷奶奶宠爱有加,有爸爸妈妈,在幼儿园要学会和老师、同伴交往。[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幼儿最熟悉的环境是家庭,幼儿园则是他们初次要接触的新环境。根据上述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非正式或正式的交流,将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在于新旧环境之间如何建立有效的呼应、联系,从而给幼儿带来对新环境的信任感,有效的促进幼儿适应。家长可以与老师密切地交流和合作,及时沟通孩子进步情况,相互支持并互相信任,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他逐渐融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施燕,韩春燕.学前儿童行为观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5-48.

[2]杨洁.3-4幼儿入园生活适应的研究——基于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

[3]林榕.从家庭角度分析幼儿入园适应的国内研究综述[J].早期教育.教育科研,20173):7-9. 作者简介

韩婷婷(1992.9),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ab614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