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非淡泊无以成师 ——《诫子书》教学反思
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文学是艺术,教学是手段,我用我不完美的教学手段,演绎我心中的语文课,我的文学观。
我自不量力的觉得,讲台上的我,像极了创作文学作品的作家。他们用文学笔法虚构演义现实题材,创造文学艺术。我用教学手段教导文学艺术,创造语文课堂。 教师,成就学生是一种幸福,成就课堂也是一种幸福。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丰满的理想:
完成语文新课标中,高大上的教学目标,学会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 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都想贯彻。语言方面积累文言实词,思维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审美方面感受诸葛亮融合在文中字里行间的情感,文化方面传承中华家训文化;
改变学生对于诸葛亮的认识,认识一个真实的诸葛亮;
体会文言文语言的特点,学会阅读文言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通过工具书、翻译和领悟力理解文本内容;
理解“静”、“俭”的含义,理清各个词语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在心中埋下淡泊宁静的种子。
看到自己的教学现场,深深地被骨感的现实,所“打击”。 骨感的现实:
高大上的教学目标,根本就没有达成,虚构和写实,议论文体,浅尝辄止的教学根本没办法让学生深入实现辨体;
前二十分钟,慢热的我,完全没进入状态,口头语反复出现,答案问题重复率极高。但是后二十分钟进入状态后,口头语少了,问题明确不重复,进入教师教学
状态,沉浸在我和学生共同走进的文学殿堂里;
分析每句话的语气,个别语句解读不充分,导致出现语气分析不恰当的现象; 通过教学实录的分析,我也看到课堂前二十分钟,我讲得过多,问题细碎,有无效文题;
目标达成上,我觉得我讲的时候,觉得有些细碎,但是观看课堂实录的时候,把自己当一个旁观者,看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觉得除了高大上的目标没有达成之外,其他目标还是基本达成。
通过观看微课,整理自己的教学实录,我看出如下问题: 教师方面:
1.讲课的口头语太多,课堂教学语言不够规范;
2.问题提问不够明确,学生回答之后,对答案反复重复过多; 3.前二十分钟与学生的距离很远,游离在课堂之外; 学生方面:
1.个别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
2.个别学生回答问题,答题语言不够规范; 3.没有调动起来全班同学思考; 4.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答题语言规范。
看自己的课,真的是百感交集。评课老师的评价,真的很切中要害,教学语言、辨体教学目标的落实,真的是 我的课 的主要问题。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现在在课文本解读和赏析上,课堂教学节奏,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不再是评课老师评判的焦点。对于文学的赏析和解读,我的付出和努力,没有白费。
在教学语言上,是我必须攻克的难题。以前,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背课,背华美的文辞,把课堂教学的每一句话都背下来,上课像是在演讲了,但是这治标不治本。根本的教学能力没有提升,记不住了?没有书了?没有教案了?没课件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9d912608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