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欢迎阅读!
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
教育学“自然”一派的思想
一、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成人的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性。天性是人生来具有的身心的某些特性;习惯可以在后天改变有些天性;天性、习惯、理性不能完全统一,天性、习惯服从于人的理性。因此,要顺从人的自然本性的要求,实现人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基于此,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亚里士多德最早探讨了教育的年龄分阶段问题,他明确提出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生理、心理特征。
亚里士多德关于行程人的三要素的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 二、道家(老子、庄子)——道法自然
道家主张回归自然、无为而治,一切任其自然不去干预便是最好的教育。
老子的主要观点:①文化堕落论。老子认为,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堕落。老子把以传递文化为任务的教育看作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②人性“复归”论。老子认为人的本性朴素无私,教育使人有知有欲有私,是对人类本性的背叛。老子认为,人人都应当回到婴儿般的天真,以此拯救社会。③“绝圣弃智”。老子认为,人性“复归”的途径是“绝圣弃智”,即毁灭文化,取消教育。
三、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为了使学校工作进行得顺利、有效,他要求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夸美纽斯的“自然”包含两方面的涵义,分别是自然界的普遍顺序以及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
四、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戕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其核心是“归于自然”。“自然的状态”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他认为,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因此,15岁之前的教育必须在远离城市的农村中进行。
卢梭基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提出每个人身上都有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部分的合力。自然的教育是人力不可控的,所以只能是事物的和人为的教育向自然的教育靠拢。
卢梭的教育遵循自然天性,要求儿童在自身的教育和成长中取得主动地位,教师只需创造学习的环境、防范不良的影响,即“消极教育”。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即能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五、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
裴斯泰洛齐不像卢梭,他没有把儿童的天性加以理想化。他认为教育既要适合儿童的天性,又要符合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儿童德智体诸方面的能力均衡、和谐发展,造就“完整的人”。
在世界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他把教育和教学工作置于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制适合儿童的学习心理规律,即教学内容心理学化,基于此,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②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心理学化。
六、福禄培尔——顺应自然的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7f7b8c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