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笔记超赞

2022-04-11 13:22: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读书笔记超赞》,欢迎阅读!
变革,秩序,政治,笔记,社会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怀着无限憧憬的心情,阅读了《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真正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亨廷顿在这本书中的观点令我耳目一新,顿时有一种醍湖灌顶之感。对于书中的大部分观点,我都予以认可,一小部分不理解,另一小小部分持反对意见。下面我就发表一些对这本书第五章----革命和政治秩序中部分章节的浅陋看法。

浅谈一:现代化之革命手段及东西方革命之比较



对于革命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纵观中国历史农民革命这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因为我国历史上大部分的王朝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的,然后农民又变成新的统治阶级,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政治腐败,社会黑暗等现象。于是又有新的农民革命,如此循环,社会政治停滞不前。但我们今天要谈的“革命”并非此“农民革命”。这个革命是指一个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结构、领导权、政府活动和政策以及主要价值观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革命是一种历史的前进,是一种现代化的手段。而“农民革命”充其量也只能算的是起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明治维新、法国大革命等可以被定义为革命。我们必须把革命和起义、反叛、暴动、政变、独立战争等名词严格区分开来。

革命是现代化所特有的,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现代化。记得高三的一本历资料上写的是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1566--1581年的尼德兰革命,但后来老师讲课时只是简单提了一下,他说这个没代表性。今天我们就按作者的观点,现代革命的先驱是17世纪的英国革命。这场革命以1689年的《权利法案》颁布为最终胜利。这场革命的最终目标和影响从根本上来说是现代化的。因为它要推翻封建专制王朝,通过立法活动重新构建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现代化国家。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的,于是美国独立战争(一般的独立战争不算革命,但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制度,成为现代化国家,因此我认为应是革命)、法国大革命、德意志帝国等众多革命就陆陆续续出现了。

革命不会随随便便发生,它需要一种特定的历史的环境。革命最容易发生在经历了一定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却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变革的社会之中,也就是说政治落后于经济政治现代化是指让新兴的社会团获得政治意识并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发展指建立一个灵活、复杂、自主和凝聚政治制度让新兴集团来参与。革命有时就是一种极端性的政治参与爆炸”然而,一场彻底的政治革命还应包括:建立新的政治秩序。

一场新的革命包括推翻现存的政治制度动员新型集团参与政治活动和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在西方性型的社会中,先是旧政体的崩溃,然后是动员新兴集团参与,最后才是建立新政治秩序。而东方型社会则是先动员新兴集团参与政治然后是建立新型政治制度最后是推翻传统政治制度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先是孙中山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最后推翻了封建王朝。

西方型社会中,旧政体的崩溃(革命的开始)有一个确切的时间,如1789714攻占巴士底监狱。而在东方中则是革命的结束有一个特定的时间,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在西方,革命军是以首都为中心向外进军来控制周围城市,农村。而东方型革命则是农村包围城市。我想这个原因可能是西方封建势力弱,东方封建势力强:①东西方经济结构不同:西方商品经济更发达,社会流动活跃,资产阶级力量较大,而东方以自然经济为主,社会阶层僵化,资产阶级力量小。②东西方的社会成员结构不同:在西方以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发达,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商人多,有利于资本积累,而东方是传统农业社会,农民比重大。③思想解放程度: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后封建势力大大受挫,思想开放,而东方的几千年的封建势力根深蒂固,非常强大,思想落后。

浅谈二、革命发生背景



革命的发生大致有两个过程:第一是现有的政治制度没有能力容纳新的社会集团,第二是新社会集团非常渴望参与政治。于是就出现了“不让进”和“要进入”的矛盾,僵硬后,革命便会慢慢的发生。如果统治集团能够容纳新社会集团,那么就会扩大统治集团力量,避免革命。如果新的社会集团被拒绝,便可能会发生革命,以此来进行政治参与。革命的进行必须要有多个社会集团组合在一起才能发生,必须包括城市集团和农村集团,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这两个集团必须同时对统治集团不满,同时采取行动。这果此时再有一个合适的契机,那么革命就出现了。由此可见,一场革命的产生是多么的艰难。

浅谈三、城市的革命者



在城市,游民无产阶级、工业工人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是三股可能产生革命的集团。

(一)游民无产阶级(指旧社会中受反动统治阶级压迫和剥削,失去土地和职业的一部分人。大都是破产的农民和失业的手工业者,常常以不正当的活动(如偷盗、欺骗、恐吓等)谋生)。住在城市里贫民窟的群体是城市社会中的最底层。他们生活贫困,按理说应该是最有肯可能产生革命的群体。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贫民窟的大多数是从农村迁移到城市的,虽然他们位于社会的最低层,但是他们已经满足了,因为他们毕竟住在城市里。他们可以自豪地对农村人说,我是城市人。由于农村人有一种“奴性意识”,他们不懂争取,不敢反抗。他们关注的只有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不会关心无聊的政治。只要让他们的生活过好,他们可以把选票投给独裁者、右翼集团、劣迹的政治家等。但是这种状况是会改变的。这个时期就是他们的下一代,他们在城市里长大,接受着城市的价值观,他们会理所应当的认为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员。但现实是城市这个圈子不允许他们进入。由此,他们会产生巨大的落差,为了追求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他们就会和这个圈子撞击。这样,冲突就出来了。

(二)工业工人。工业革命后,工业化走在工会化的前面。在雇主和政府的剥削下,工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维护,于是就是经常搞摩擦。在公会组织后,他代表工人集团,反抗现存制度,矛盾有所缓和。越往后发展,工会就是变得极具保守性。政府为了社会稳定或获得工人的选票,他们自上而下的给工人福利等,甚至有些工会官员同时也是政府官员。而且工人的最终目标是改善生活获得经济利益,而不是进行政治革命。

(三)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是现代化社会中最坚定的革命集团。在此,我不禁想到了高三时那个激进的政治老师。可能是由于待遇较差的原因,当他讲到《政治生活》这本书后,总是对党、政府热嘲冷讽。有一句话说得好啊“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显然,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就是这类人。

浅谈四: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性



城乡是一体,都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确有革命性,但倘若没有农民集团,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他们也是成不了气候的。农民集团不参加,只能算是制度内部的一种变动。农村稳定,社会方有可能稳定,农村若不稳定,则社会绝不可能稳定。农村在国家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谁控制了农村,谁就控制了整个国家,这句话绝不是危言耸听。在这里,我不禁想到我们的中国共产党是多么的明智。在经历了早期的挫折后,1927年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终于走出城市,走向农村。工农武装割据、十年抗战、三年内战,共产党人与农民越来越近,真正成了农民的代言人,“淮海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就可看出农民和共产党的亲密关系。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倒下,而是越挫越勇。最终打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了新中国。在结尾之际,我又想到了高三政治老师的一段话:这届政府(20033--20133干的最大的好事就是把农民安顿好了,先是废除了农业税,让农民不再给国家交粮食,又实行两免一补,照顾农村孩子,再对农业补贴(一亩地补贴几十块钱)60岁以上的老人发养老金,最让人感动的还是新农合医保,现在基本上全国农民都办的有新农合,看病能报销百分之七八十,于是农民照顾了,他们生活好了,就自然感谢党和政府了,这样农民问题解决了。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

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由于字数限制,本次读书笔记到此为止。

本人郑重承诺,本读书笔记,所有内容,除部分参考《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外,其余均为原创,从未抄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7d347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8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