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技学科教学设计与二次备课

2023-02-06 07:38: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劳技学科教学设计与二次备课》,欢迎阅读!
劳技,备课,教学设计,学科


劳技学科教学设计与二次备课

摘要 劳技学科教学设计要体现本学科课程理念与教学特点,在实施课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二次备课,以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劳技学科教学设计;二次备课 一、劳技课程的特点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合学习,它体现出以下主要特征:动手与动脑结合;以项目为载体;可感的操作对象;多学科的视野;贴近现实生活;开放的学习领域。

所以,劳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劳技教学的特点,按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制定实施方案。

二、劳技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1.明确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以劳动与技术的课程目标为基础的,以培养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劳动与职业意识为总体目标。在具体的构成上,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加入行为与习惯的目标尺度,体现劳技课程的理念与特点。

2.充分进行课前准备

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的备课模式不同,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教学的过程必须以五备为起点,即备教材、备方法、备器材、备制作、备安全,这也是保证劳技课堂教学安全顺利进行的前提。

3.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研究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

劳技课程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能力的综学习所以其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也将围绕学生需重点掌握或难以掌握的操作技术而设置突破口;通常情况下,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灵活、开放、多元化的,但以项目为载体来选择相应的方法手段,是体现技术学习特征、展现劳技学科特点、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

4.合理选择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由于劳技教学实践性强,内容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教学方法手段开放、多样,但是这也极易导致教学的随意性,从而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探索并形规范成熟的教学模式是成功的关键。在多年的实践验证下,五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可作为劳技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此模式的结构分为提示目标指导自学精讲示范操作反馈评价提高五段,前三个环节是基础,课堂用时应控制在15分钟之内,操作实践是关键,时间应不少于25分钟,最后5分钟左右的评价提高是导向和提升

5.科学进行教学评价与课后反思

劳技教学的评价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的对象、方式、过程、手段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应以学生的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为基础,技术操




作与技术设计为重点,同时关注学生实践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其在技术学习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此作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的出发点,以及衡量课程划实施成效的基本标准。

三、劳技学科的二次备课

劳技学科的备课要求就是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方法得当,器材齐全,掌制作要领,安全管理措施得当。然而在现实中, ,往往预设的教学场景并未生成、教学条件长生改变、学情并不一致,都会导致教学设计目标未能达成。此时,及时、灵活地进行二次备课就显得必要了。

1.二次备课的含义

二次备课是指教师在结合教材完成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上的各种变化,对首案进行调整、修改、完善,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次备课的理论依据:以学定教。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自己对本文教材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主体发展状况,教学技能的应用师生互动及时间安排等内容进行重新安排设置,化非预设为预设,完成二次备课。

2.二次备课的要求

1)教师须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平 2)教师须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

3)教师须具备灵活的教育机智与教学技巧 4)教师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反思 3.如何进行二次备课 1)内容:

①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②备教学设计与练习设计 ③备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

④备教学风格与育人思想的体现 2)方法:

①标: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②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

③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④改: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和学法。 ⑤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3)形式:

①集体备课与研讨 ②自身回顾反思 ③听课与说课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5e34bc86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