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清末民初的日书汉译热潮浅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清末民初的日书汉译热潮浅析
作者:王莹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2期
摘要:在近代中国处于西学东渐转换期的重要时期,外文书籍汉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鸦片战争以后,国人开始学习西方,不断将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作为主要的翻译对象,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译著。至20世纪末期,中国的翻译史呈现出三个高潮。分别是后汉到宋代的佛经翻译,明末作为基督教传教活动的科学翻译以及晚清的西洋学翻译。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翻译的日文书籍在当时中国所译的外文书籍中是最多的,出现了首次日文书籍翻译热潮。19世纪末之前的译书多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内容相关,到了20世纪,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律、政治、教育、历史等的书籍占了大多数。 关键词:清末民初;日书汉译;热潮
翻译在漫长的历史阶段,一直作为社会交流手段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书籍的翻译,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可以相互影响,彼此促进。另一方面,翻译本身和时代以及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翻译,翻译也在反映着历史,不同时期的翻译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开明人士对译书的大力倡导 1.清末官僚力主翻译日文书籍
1895年甲午战争的惨败给了当时的清政府和老百姓沉重打击,以此为契机,中国将目光投向了明治维新后大步迈向近代化的邻国日本。在辛丑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共有三次共同上奏,上奏内容提及全国大范围改革良策,最后一项则是提议“多译东西各国书籍”。在该项内容中,张之洞等人提及,今日如果要借鉴各国法律,就理应多译外国的政治、学术的书籍。他大力提倡翻译万国法律类的书籍,并提出了三个具体方案,其中最为重视的就是以外国公馆为中心进行外国书籍的调查及翻译。在驻外公馆中,张之洞等人最重视的是驻日公馆,他主张进行翻译时,须增加随员和学生的人数,扩充经费,译书成稿后,应立即寄送回国刊发。在有关日本政治类书籍中,张认为,这其中既有自创的,也有欧美泊来的,将欧美书籍内容稍作修改以适应社会需要的也不少见。可见,当时朝廷以张之洞等官僚为代表,不仅重视日语翻译的便利性,更看重的是日文书籍本身的意义,认为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2.维新派先进知识分子的鼓吹
另一方面,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在《请广译日本书派游学摺》中,提出“日本昔日亦闭关也,而早变法,早派游学,以学诸欧之政治工艺文学知识,早译其书,而善其治是以有今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之强而胜我也。吾今自救之图,岂有异术哉?亦亟变法派游学以学欧美之政治工艺文学知识,大译其书以善其治,则以吾之大在,人民之多,其易致治强可倍速于日本也”。梁启超也大力提倡日文书籍的翻译,“泰西诸学之书,其精者日人已略译之矣,吾因其成功而用之,是吾以泰西为牛,日本为农夫,而吾坐而食之,费不千万金,而要书毕集矣”,“用力甚鲜,而获益甚巨”。“日本自维新三十年来,广求智识于寰宇。其所译所著有用之书,不下数千种,而尤详于政治学、资生学(经济学)、智学(哲学)、群学(社会学)等,皆开民智、强国基之急务也”。
二、设立翻译机构和东文学堂
国内外文书籍的翻译出版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开始,但直到19世纪末,主要是以欧美的书籍作为翻译对象,来自英美德法的书籍多达70%以上,其中大多都是对于英文书籍的翻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文著作的汉译仅占到15%左右。《据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数据显示,1660年至1867年的200多年间,日文书籍的译著只有4种,而1868年至1895年也仅有8种,不过由于这一时期对于西洋书籍的翻译比较盛行,培养翻译人才的机构也相继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后,第二年开设了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1872年增设了德文馆。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增设了广方言馆,同时开设了英语和法语两馆,致力于外语人才的培养。1876年,江南制造局附设了翻译馆,也主要是以西方书籍为中心来翻译。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对于日文书的翻译与西洋书的翻译相比,不受重视。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人的日本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896年,京师同文馆增设了东文馆,预示着日文书籍的翻译开始受到重视。此后,在1897年,梁启超在上海设立大同译书局,其翻译对象“以东文为主, 而辅以西文,以政学为先,而次以艺学”,将翻译的重点放在了日文书籍的翻译上。1898年,近代中国的农学家罗振玉得到了藤田丰八的支持,在上海开设了东文学社,培养了如樊炳清、沈纮等大批日语翻译人才。除此之外,国内接连开设了福州东文学堂(1898年)、杭州日文学堂(1898年)、泉州彰化学堂(1899年)、天津东文学堂(1899年)、厦门东亚学院(1900年)、北京东文学社(1901年)等教授日文的学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书翻译热潮的到来。
三、日文书籍翻译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翻译的日文书籍在当时中国所译的外文书籍中是最多的,出现了首次日文书籍翻译热潮。19世纪末之前的译书多与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内容相关,到了20世纪,社会科学特别是法律、政治、教育、历史等书籍占了大多数。
据《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记载,在1898年至1911年间,中国所译的日文书籍合计达到了958种,其中综合类8种,哲学类32种,宗教类6种,自然科学类83种,应用科学类89种,社会科学类366种,中国历史、地理类175种,语言类133种,美术类3种。在翻译的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容方面,社会科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以及文学等均有涉及。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方面的译书合计达到778种,占总数的81%。 参考文献:
[1]王晓秋著.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2]谭汝谦编.中国译日本书综合目录.[M].北京: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年. [3]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
[4]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西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作者简介:
王莹(1978年—),女,汉族,江苏镇江人,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日近现代史、日本文学及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31f83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