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 -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2023-02-17 20:04: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藕与莼菜 -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欢迎阅读!
育才,莼菜,初级中学,上海市
藕与莼菜

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 沈燕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质朴而有余味,学生能够自主梳理文章的结构,也能从最后一节中读出中心主旨。值得学习的是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这一点学生较难形成理性认识。学生容易被华美的语言所吸引,往往容易忽视一些看似平易实则意味深长的语言,也不容易把握其中蕴含的意义。同时,品味赏析语言容易陷入“一叶障目”的误区,难以找出句段之间的联系,缺乏对全文的清晰认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从整体看,文章写得平和质朴。细细品味,却发现作者在对藕与莼菜的种种谈论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和怀旧之情。文章语言平实朴素,亲切自然。纵观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顺着他的思路,听他把一些藕和莼菜的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那平实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韵味隽永,令人回味无穷。文章的结尾也颇具特色,五个问句,是叶圣陶写作时少见的直抒情怀,思乡之情跃然纸上,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比和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2.学习本文平实朴素、淡雅自然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作者在朴素平实、淡雅自然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2.难点:调动学生阅读文本的热情,学习作者借助对比手法,鲜明地传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设备使用

PPT音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每周一诗《杂诗》(王维)背诵导入,借物抒情,尤其是思乡之情,是古往今来文人们的共鸣。有这样的说法:秋风起时,令人起“莼鲈之思”。这典故流传至今,一直是游子思念故乡的寄寓,它的托物便是莼菜与鲈鱼。

莼菜与鲈鱼都是江南名产,莼菜产于太湖流域之苏州与杭州西湖,而尤以西湖所产为佳,


故世称“西湖莼菜”。莼菜旧作“尊菜”(“尊”乃“莼”之异体字),李时珍《本草纲目》称:“莼生南方湖泽中,唯吴越人喜食之。《名胜志》记载,苏南溧阳有莼湖,又名千里,盛产莼菜,即晋陆机所谓之“千里莼”。浙北,尤以杭州西湖之上泗、萧山之湘湖为正宗,乃有名的传统土产。30年代叶圣陶有篇散文《藕与莼菜》,称誉莼菜汤“令人心醉”,有“丰富的诗意”,即是指苏杭之莼菜。太湖莼菜以吴县为最佳,而吴县尤以木渎、横泾为最,历史上苏州被誉为“莼菜之乡”

叶圣陶先生写这篇《藕与莼菜》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设计说明:从学生的已知信息切入,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与本文的主旨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他们的应知不做过多纠缠,直入重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圈划文中描写藕的词句。

思考:故乡的藕与“这里”的藕有何区别?与邻舍送我的藕又有何区别? 故乡的藕多而普通,洁白而鲜嫩;“这里“的藕被奉为“珍品”并非普通百姓所能购买到的。故乡的藕洁白鲜嫩无渣,邻舍送的藕被满锈斑,决无鲜嫩之感。 又:故乡的莼菜有怎样的特点? “本身没有味道”“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另人心醉”

2、摘出文中由藕过渡到莼菜的语句。说说文中藕与莼菜的共同点。 “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两者都是故乡特有的风物,并且都有特殊的风味。

设计说明: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提高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有目的的读,有目的的圈画是一种方法的习得,在此基础上的议可以更有效的达成目标。引领学生沉浸、品味文本的语言风格,在比较重感受作者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三、 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作者所想的是故乡的藕和莼菜,为什么还要写身处异地所接触的藕与莼菜? (1) 将故乡的藕与莼菜与自己所处异地的藕与莼菜进行对比,衬托出故乡藕与莼菜的鲜嫩美味。

(2) 为点明藕、莼菜牵动思乡之情作铺垫。

2、文中哪里直接表达了作者睹物思乡,浓浓的乡情? 1)读最后两节。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 追问:作者是真的“不恋故乡”吗?

②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作者是否真的“不明白”? ③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

追问:作者恋恋的到底是什么?

设计说明:对结尾的精读是对全文的总结升华,有收束全篇的效果。通过关键词句的品析对前文进行回顾,帮助学生梳理全文结构及情思,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领悟作者对故乡缠绵而含蓄的感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b25765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