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佛教与中国文化》,欢迎阅读!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摘要] 佛教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两千年来,佛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彻底渗
入到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观念、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产生深远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浓重的一笔。中国文化能不断发展和繁荣,佛教功不可没。本文通过有条理的分析和讨论,详细讲述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 佛教 道家 儒家 文化 佛学 [正文]
一:前言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拥有悠远而灿烂的历史,中华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信奉佛、道的民族。东汉永平年间,佛教经由丝绸之路从天竺传入中国,从此在中国扎根、发展,并迅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信仰的宗教,而且长盛不衰。
期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历代高僧对佛教的弘扬,王侯将相、鸿儒雅士们也逐渐受到熏陶,加入这一行列,终于使佛教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最终广大的贫苦百姓成为佛教最大的支持者,他们信仰佛教,终使佛教在中国成为常青之树。因为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支持,佛教在中国空前兴盛,到了唐宋时期,已经达到鼎盛时期。
两千年来,群众基础深厚的佛教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佛教的许多佛理都与中华文化中的儒家、道家文化相似,在不断地矛盾冲击和辩论结合下,佛教终于汇入了中华灿烂文化的长河里,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之一。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之广,是无法估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语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佛教文化熏陶,有了积极的发展和进步。
二:佛教对中国思想的影响
中国的哲学思想随着时代不断变迁,而佛教参与其中,并且深深影响着中国的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 萌芽于周朝, 盛行于战国。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致使儒学盛极,道教日衰。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 而道教也开始中兴,佛、道经过冲突、论战、融合之后,中国哲学产生了新的景象:奉行老庄思想之士, 开始取义于佛经;而佛学者, 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至于儒家,因为帝王及名儒都对佛教产生了极大兴趣,所以,当时儒者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之优美,无不学佛。
唐宋时期,中国经济发达,而佛教哲学的发展也已达到了顶峰。中国各大佛教宗派雨后春笋般崛起,其中以华严宗哲学体系和禅宗哲学为哲学高峰。这一时期,儒、佛、道三种哲学成功合流,思想交融,各展所长,这种格局的出现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
至于宋朝之后,在中国文化中影响甚广的朱程理学、陆王心学,在思维模式、参悟方法等方面,受到佛教的极大影响,宋代以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几乎都从佛教哲学中吸取营养。朱程理学借用了华严宗的某些命题,而陆王心学则吸收了禅宗的某些思想。
至于现今,虽然封建社会已经不再,但是国人思想仍深受佛教思想影响。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修身养性、生死轮回等思想还深深影着这许多中国人。不少国人还保持“明心见性”的修行方法,追求内心的“极乐世界”,以华严宗的“事事无碍论”指导自己思想,有较深
的境界追;以禅宗的善恶观指导自身言行。对于现在浮躁的世人,如果多加研究佛学,会让自己内心平和,处事得当。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中国文学作品,偏重于写实,缺乏幻想力;而佛教不同,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幻想力,带有浓烈的浪漫色彩,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尤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有言曰“不懂禅,不足以言诗;不懂禅,不足以论书画”,并非夸张之辞。 从佛学者的作品来看,许多佛教作品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比如《维摩诘经》等,是经典的佛经,而文采也十分优雅恬淡;更不用说身为达赖喇嘛的浪漫诗人仓央嘉措的作品《十诫诗》等广为流传的作品。在佛学作品中或者佛学者的文学作品中,人们能领略到不一样的文学精髓。
佛经所展现的时空观,更是国人闻所未闻的。中国人的时空观比较狭窄,正如庄子所言,“六合之外,圣人论而不议”。而佛经阐述的时空,则为我们展现了极为磅礴的气势。从另一个角度极大地拓展了国人的思维。
佛教典籍的体裁也非常丰富,既有诗歌式、散文式的,也有小说式、戏剧式的。即使不从信仰层面来接受,也可作为文化传承来学习,因而在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中非常普及。早在东晋时期,即有十八高贤会集庐山,于高僧慧远法师门下同结莲社,共修净业。及至唐宋,文人好佛之风更盛。从艺术风格来看,佛教追求自我解脱,主张离尘恬淡,在这种特点的影响下,文学界形成一种清淡悠远的艺术流派。最杰出的代表,当属“诗佛”王维,王维的诗画深受佛学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影响,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除王维外,诗僧寒山、北宋文人佛印、近代苏曼殊等等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李白、苏轼、白居易等人创作都在不同程度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他们的号中“居士”二字便是佛教用语,代表着恬淡安逸。文学作品代表着作者对世界的观察、心得及生活积累,同时也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反映,精神信仰的折射。因此,古代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佛理,流动着禅意。如果我们不了解佛教,就很难透彻这些作品的底蕴。
此外,还有部分作品直接取材于佛教或相关内容,玄奘大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对汉传佛教贡献卓著。最成功的,莫过于《西游记》。通过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故事本身,使用了许多幻想、夸张的手法,创作中自然渗透了许多佛教思想。 《西游记》取材于这段历史,遗憾的是,经过部分影视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a92e3f68762caaedd33d48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