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七夕”节

2022-08-16 01:52: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日本的“七夕”节》,欢迎阅读!
日本,七夕
日本的“七夕”节

作者:暂无

来源:《农家之友》 2011年第8



口张帮俊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七夕”节也受到了日本老百姓的喜欢。

在日本,七夕是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令孩子们高兴的活动之一。此活动一般在77日举行,也有87日举行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纯真的少女在水边架起的高台上向神奉献织布风俗。

据说七夕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民间传统的风俗和日本固有的民间风俗融合起米的。七夕原是朝廷贵族的祭祀活动,但在江户时代起,成为一种民间祭祀活动。在民间,大人和孩子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小竹子上,然后把这支小竹子立在院子里,并将供品一起摆上,以许愿少女的手工艺技术能提高得像织女一样好。七夕时的小竹子装饰得像夏季的圣诞树。七夕结束后,把这小竹子和供品一起放到河里,意味着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就像端午节就要吃粽子一样,从古到今,日本人每逢七夕祭就必定会挂上五颜六色的“短册”,以示庆祝七夕祭的到米。最初的短册是用红、青、黄、白、浅黄的彩色纸和长条诗笺制作成的,用五色线条挂在树上或竹子之上。到了江户时代,短册被加上了装饰的檐头,然后用竹子竖起米。这种挂“短册”的做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七夕这天,很多年轻男女结伴来到寺庙游玩,顺便在寺内的七夕许愿树上许下自己的“七夕愿望”。为了营造七夕气氛,寺庙方特意用无数盏小白灯密密麻麻地悬挂在许愿树旁的棚架上,营造出一种“天河”的感觉。有情男女到此许愿,犹如牛郎织女在银河中相会,此情此景十分浪漫。仔细查看许愿纸上的各式“愿望”,大部分是“世界和甲”、“健康长寿”、“与某君永不分离”之类的美好愿望。

尽管民族不同,习俗各异,但是都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丽爱情的憧憬。

“后”在古代是帝王

口刘绍义

见到“后”字,我们立即会想到“皇后”“皇太后”等与女人有关的词语。但在上古时代,“后”字代表男性,是权力的化身,是帝王的象征,是天子的称号。

《说文》曰: “后,继君体也。像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诗

经·商颂·玄鸟》记载: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笺曰:“后,君也。”《书经·说命》中说“树后王君公,承以人夫师长。”《国语·周语》: “昔我先世后稷。”《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夏后皋之墓也。”等等,这里的“后”都是指君丰。

考证以上这些,还应该先从“后”的来历说起。


“后”,不是一个简化字,它与先后的“後”在上古时代不是同一个字,这一点,我们在《说文》中也能看出。《说文》中收录“后”的同时,又收录了“後”字, “後,迟也”。 《论语·雍也》: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 《吕氏春秋·长见》: “知古则可知後。” 《仪礼·有司後》“兄弟之後牛者。” 《素问·常政大论》: “收气乃後。”等等,这里的“後”,是前后的後,与我们刚才说的“后”在古代不是一回事,风马牛不相及。

古代的“后”是一个会意字,它在甲骨文里,左下方是一个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其实这就是一个“司”字。“后”字就是根据“司”字创造的,方法是把“司”字反转写,再赋予新的读音,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把“司”字镜像,就成了“后”。金文中“后”字已经大量出现,拢起的手已移到左上方。夏王室出身于“司空”家族,是群司(司空、司徒、司马、司稷等)之一,子孙后代不敢与皇祖大禹比肩等列,就自贬一级,把“司”反转过米以“后”自称。

“后”在周朝以前,都是帝王的称号,那时天子之妻称为“妃”,“后”作为帝王称号一共用了360多年。到了周朝,才把“妃”改称“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天子称皇帝,皇帝的正妻就叫做皇后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a63767d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0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