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诗宋词中的南浦》,欢迎阅读!
唐诗宋词中的“南浦”
课程:唐诗宋词研究
【内容提要】“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常见的空间意象。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关键词】唐诗 宋词 意象 南浦
【正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有欢聚就有离别,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离别总是双方的,离别的双方一般都是一方是行者 ,一方是居者(也有少数双方同时行向不同的目的地的行者)。在那古朴的年代,行者,离别此处远行的工具只有两类:一类是水路的舟船,一类是陆路的车马。正如江淹在《别赋中所写的:“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这里所措写的环境:一是水滨,一是山侧;所用的工具:一是舟棹,一是车马。而送别的背景往往就是“南浦”和“长亭”。
而“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常见的空间意象。在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较为普遍,致使它在不是描写送别的诗词中,也浸染了离情别恨,像“长亭”一样成为唐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以下对唐诗宋词中的“南浦”略作研究。 一、“南浦”盛于南方水路送别的原因 '
从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上看,自古以来就是西高东低,北干南湿。包括黄河流域中原一带在内的北方地区,多黄土高原,山脉丘陵,河流很少;加之气候干燥,雨水很少,所以北方地区主要靠陆路交通,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之类。而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南方地区,平原广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交通主要靠水路,车马不便,而乘舟船却极其方便,因而旅行南国,无疑多登舟乘船,扬帆远航。由此缘故,在古代送别诗中,南方诗人与北方诗人、或者说诗人们在南方写的诗和在北方写的诗中所行选用的意象形成的意象群,显示出明显的差异。在南方的送别诗中,“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相对要少得多。如“楚辞”中“长亭”、“短亭”的用例几乎没有;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常见。如屈原《九歌.湘夫人》中有“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襟兮澧浦。”《九歌.河泊》中有“日将暮兮怅忘归,唯极浦兮寤怀。”和为人传育的名句:“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九章.涉江》中有:“入溆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九章.哀郢》中有:“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等等。
二、“南浦”作为意象的起源
浦,《说文》:“水滨也。”《风土记》曰:“大水小口别通为浦。”这里有大小河道分流处的意思,与乘舟别离的情景倒很切合。
所谓“南浦 ”,一是实指某一具体地名,这在中国大地简直说不清有多少处;一般说来,在某一地区中位于这个地区南侧的水浦,这个地区的人们就习惯称之为“南浦”。如《豫章记》曰:“南浦亭在广润门外,往来舣舟之所。”这样一类情形比较多。
另一种是泛称,泛指河浪分口处。那么,这一泛指是什么时候开即时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呢据考察,最早是跟屈原《九歌.河泊》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但在屈原之后包括秦汉魏晋在内的七八年间,送别诗中运用“南浦”这一意象的情况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十分罕见。使得“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应得力于南朝宋江齐之间的文学家江淹所写的那篇蓍名的《别赋》。
《别赋》中为人传诵的名句,除了开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外,恐怕就要数“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了,唐朝宋江齐之后的送别诗中,“南浦”的意象明显的多了起来;而且基本上不再是用于专称某地,而成了水路登舟送别地点的泛称。如齐之梁之后梁诗人谢眺《鼓吹曲.送远曲》诗中曰:“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梁之后陈诗人张正见《征虏亭远送新安王应令》诗曰:“风吹临南浦,神驾饯东平。……岐路一回首,流襟动眷情”等等。
三、“南浦”在唐诗宋词中的普遍使用
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袭了这一手法,将离愁别绪的情怀,不断添加到“南浦”这一意象上。“南浦”有了丰富的审美意蕴,唐诗宋词中“南浦”一词反复出现,成为诗人表达离愁别绪的特定意象。
唐代诗人笔下,“南浦”在诗中俯拾即是。如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二)前四句曰:“鹦鹉洲横汉阳流,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司在何处。”中唐诗人白居易《南浦别》诗曰:“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李贺《黄头郎》诗曰:“黄头郎,捞拢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
唐宋词中“南浦”其意趣乃承袭唐诗,没有新的变化。如晚唐温庭筠《清平乐》词下片曰:“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南唐诗人冯延巳《三台令》词写南浦一别,音容渺茫,如今重来旧地,不见佳人,触景伤情,引发了无限感慨。词曰:“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当时携手高楼,依旧楼清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流泪。”宋代诗人柳永《倾杯》词中片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张元干《贺新廊.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曰:“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石孝友《更漏子》词曰:“北沙门,南浦岸,望得眼空肠断。”韩元吉《薄倖》词曰:“送君南浦,对烟柳`青青万缕。”刘辰翁《兰陵王》词曰:“秋千外,芳草连天,谁遣风沙暗南浦。”张滋《鹊桥仙》词下片曰:“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采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周邦彦《尉迟杯》词曰: “ 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南浦。”贺铸《天香》词曰: “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辛弃疾《祝英台近》词曰: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姜夔《念奴娇》词曰: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史达祖《秋霁》词曰: “年少俊游浑断得,但可怜处,无奈苒再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
四、“南浦”在唐诗宋词中的衍生
一是因为“南浦”这个意象所包含的特殊意趣,所以,所有的诗词中写到了“南浦”意象时,有时虽然不是直接描写送别场景,但也中样浸染和蕴涵了离情。如南宋词人史达祖《秋霁》一词的结尾是这样写道:“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剪梅烟驿。”这里没有写离别场景,但作者借“南浦和“剪梅”(暗用南朝陆凯《赠范晔》诗意,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典,点出了离情别意,显得一往情深。
二是在表达离别情怀时,有时也将“南浦”写作“别浦”。如北宋晏几道《留春令》词下片曰:“别浦高楼曾漫倚。对江南千里,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这里写着“别浦”,正如同陆路送别诗中有时将“长亭”写作“离亭”一样,表达是真实同样的情怀。例如归晏几道的父亲晏殊的《采桑子》词的上片写道:“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三是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时将“南浦”与“北梁”对举,以加深离别情感。梁,架在河川上的桥梁。楚辞中有超北梁兮永辞,送美人兮南浦。(见《艺术类聚》卷29)前引谢眺诗高
精亦曰:“北梁辞欢宴,南浦送佳人。”唐代张九龄《饯宋江司马序》中曰:“出宿南浦,及鸿雁以同归;追饯北梁,对丘山而不乐。”因此,“北梁”这一意象跟“南浦”一样,也常用以指水路送别之地,也染有浓浓的惜别之情。当然,“北梁”的“北”不是指全国之北方,而是指某地之北面;或者只是在修辞上跟“南”对举而用的。
四是“南浦”在唐代成了曲调名,唐《教坊记》中“南浦子”曲。到了宋代,词人又借旧曲,另制新调,“南浦”又成了词牌名。清人万树《词律》卷十七所收的词调中列有《南浦》,均为双调,有一百二字平声韵体、一百五字仄声韵体两种。宋人填《南浦》词多用一百五字仄声韵体;受“南浦”这一意象中气馁 含摛别情感影响,填《南浦》的词,在内容上多与离别亲人、羁旅愁怀、或送别友人、惜别伤离等相关。如周彦帮的《南浦》词写漂泊离情:“浅带一帆风,向晚来、扁舟稳下南浦。”程垓的《南浦》词写对昔日依依惜别情景的追思与怀念:“追思旧日心情,记题叶西楼,吹花南浦。”到了宋末,词人王沂孙和张炎都填过一首题目同为《春水》的《南浦》词,都是春水与离情合写,别具风貌。共中张炎的那一首尤为著名,人们因此而称张炎为“张春水”。当然,宋词中也有词人虽用“南浦”词名,而填的内容与送别不相干的词。如史浩用《南浦》词牌填了一道题为《洞天》的词,描写的全是“画阁朱栏,烟客云岫”的洞天美景,与送别内容毫不相干。
总之,在“南浦”这个意象上,积累和沉淀了战国诗人屈原之后历代诗人们的离别感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只要一见到“南浦”这个意象,在脑海里唤起一片联想——一片有关离别情怀的联想。不管是亲人离别也好,恋人离别也好,总之联想起来的是一种令人黯然神伤的离别情绪或羁旅愁怀。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a166966f7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