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赏析

2022-12-13 04:16: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赏析》,欢迎阅读!
极其,宋词,赏析
唐诗宋词 阅读鉴赏材料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赏析



当我们走近“别具一家”的李清照时,你会因一位多愁善感、孤寂无聊、相思情苦、弱不禁风的思妇形象而黯然神伤,你还因词人独处家中的孤独凄凉、百无聊赖、相思憔悴而同情掬泪;而当我们走近民族英雄岳飞时,你会被其渴望为国杀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而震撼,又会被其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而感喟。读陆游的《咏梅》,不只明白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更了解作品层层深入、张本高洁的手法。读姜夔的《扬州慢》,不只明白作品以虚实结合的写法,展示了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予的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更了解作者由此及彼的丰富联想。如果说,《扬州慢》是姜夔面对昔盛今衰的一声浩叹,那么《鬲溪梅令》则是作者情感世界的几分无奈。徜徉在这一专题里,我们会因些许意象而怦然心动,或由“雨疏风骤”而生愁,或由黄花清瘦而发凉;或因“怒发冲冠”共鸣顿生,或因“只有香如故”赞许陡出;或明白“难赋深情”的缘由,或清楚翠禽啼春之凄然。自然,我们漫游于由这些词篇构成的江河中,还不得不为作者巧妙用典的氛围所惊叹、佩服与陶醉。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很叫人喜欢。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女主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是啊,“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可谓语浅意深。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这么一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吗?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



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赏析:先从天气写起。“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挨。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销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啊!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最难将息。究竟有什么心事呢?词人没有明白说出,读者能猜着几分。“佳节又重阳”这句不可轻轻放过。李清照写出“瑞脑销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

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厨(即纱帐)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看来不只是时令转凉,更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在心头呢!

词的下片回过头来写重九这夭赏菊饮酒的一幕。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她哪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雅兴呢,“三杯两盏淡酒”,并未能宽解一下自己的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那劳燕分飞的远人。所以她实在写不出那“东篱把酒”的节日气氛,只写了一句“有暗香盈袖”,与其说这是写赏菊,无宁说仍是写愁情。这句词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哪还有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离开东篱,回到闺房。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连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人似黄花瘦”之句,取譬多端,含蕴丰富,以此结穴,情思无尽。

此词艺术上一个特点是“物皆著我之色彩”,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结构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铺叙笔法,而把节日离索的刻挚深情留在结拍,使它如高峰突起。“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成为全篇最精彩之笔。



1


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赏析: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

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一句“仰天长啸”,道出了精忠报国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说明了岳飞高尚的人生观,两句话把作者的爱与恨,追求与厌恶,说得清清楚楚。岳飞在这里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尘与土”“云和月”。表白了自己的观点,既形象又很有诗意。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接着上面表达出的壮烈胸怀,急切期望早日为国家收复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头,那悲伤都来不及了。它有力地结束词的上片所表达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开始就是,“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把全诗的中心突出来,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怀壮志,就因为靖康之耻,几句话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具体化了。

从“驾长车”到“笑谈渴饮匈奴血”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凶残敌人的愤恨之情,同时表现了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以此收尾,既表达要胜利的信心,也说了对朝庭和皇帝的忠诚。岳飞在这里不直接说凯旋、胜利等,而用了“收拾旧山河”,显得有诗意又形象。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赏析:上片写清幽绝俗的梅花,本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却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

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替,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啊!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



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独自愁”。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

下片写梅花开得最早,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齐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群芳”如果有“妒心”,那只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不堪骤雨狂风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落花委地,与泥土混杂,不知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啊!

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赏析:全词两阙的写作手法都是运用一种鲜明对比,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

上阙,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词人先从自己的行踪写起,写自己初次经过扬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马,稍作停留。走在漫长的扬州道上,词人所见到的全部是长得旺盛而齐整的荠麦。而昔日那个晚唐诗人杜牧对扬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誉一去不复返。自金人入侵后,烧杀掳掠,扬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废池乔木”了。人们说起那场战争,至今还觉得心有余悸和刻骨痛恨。一个“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朝廷的昏聩和胡人的罪恶。日落黄昏,凄厉的号角声又四处响起,回荡在扬州城孤寂的上空,也回荡在词人惨淡的心灵间。词人很自然地实现了由视觉到听觉的转移。

下阙,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一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可是到底还有谁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呢?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96f91c058f5f61fb736668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