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位置》教案》,欢迎阅读!
第一单元 位置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位置”属于《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图形与位置”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标准是: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把这部分知识安排在一年级下册进行教学。另外,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考虑到学生刚经历一个快乐的假期,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时应避免出现枯燥的计算内容,所以设计了这部分与生活联系密切且趣味性、活动性和开放性较强的内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开始新学期的学习,为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左、右”、“前、后”和“上、下”的认识是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这些内容不仅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也是学生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必备的基本工具。以前这些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左、右”“前、后”“上、下”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左右、前后与上下。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初步认识了左右、前后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今后学习 “观察物体”和 “认识图形”打下了基础。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的认识是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数学知识,我们观察事物的形状、特征等都离不开这几个空间方位。“左右、前后、上下”实际上是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原型”。
【教材编写说明】
位置关系的认识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学期初步认识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认识左右、前后、上下三种位置关系。在内容设计编排上,采用先认识左右,再认识前后,最后认识上下的编排顺序,体现了从自身视点到平面,再到更为广阔的视觉空间的认知发展思路。
关于左右、前后、上下这三种位置关系,在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和描述。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中选择的典型事例,另一方面,要特别重视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情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对物体相对位置关系的认识。同时根据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认知规律,注意引导学生从观察者的角度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情分析】
儿童已经具有了一些辨认方向的知识,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明确左、右、前、后、上、下位置关系,有了一些实际的经验。尤其在一学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把书本、文具放在课桌上合适的位置等基本都是在利用左右、上下和前后的知识,也都基本能确定这些位置与顺序。但是由于6~7岁的儿童认知上正处于前运算阶段的末期,思维上仍以直觉思维为主,认识这些方位需要借助具体的活动情境。另外,还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典型困难:1、 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学生理解较为困难。2、注意:有生命的东西的左右以他本身来确定,也就是说与观察者有相对性的关系;没有生命的东西就以观察者来确定左右,而与观察者没有相对性关系。3、极个别的学生有可能对于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认识有限,要把它当成理解和体验的重难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933249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