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望洞庭》教案》,欢迎阅读!
《望 洞 庭》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读懂古诗中字、词、句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3.感受洞庭湖月夜的景色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能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看到洞庭湖的美景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佳作。全诗由面到点,点面结合。从月夜遥望这一角度观察,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天月夜的洞庭美景,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别具匠心的把洞庭美景惟妙惟肖的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全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古诗词,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诗词的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诗词的意思基本能理解。根据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理解诗词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导读,以读促悟,对话入情,促使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句大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设计思路】
传统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满堂灌。由学习生字开始,然后逐句讲解古诗的意思,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诗意,这样,不仅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而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负担。我认为,古诗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起引领作用,注重朗读,理解诗中字和词的意思,使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感受诗的意境,从而达到理解全诗的效果。 【教学准备】
1.收集洞庭湖的资料。 2.自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祖国山河秀丽的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出示课件)
2.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洞庭湖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呢?
3.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4.欣赏洞庭湖的画面。(出示课件)
1
5.看到了洞庭湖的画面,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生: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碧波万里…… 6.孩子们积累的词语真丰富! 7.了解作者的信息,揭示课题。 洞庭湖的景色迷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佳作《望洞庭》全班齐读课题。
(1)由学生介绍作者的信息。(出示课件)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在课本里画上小斜线。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朗诵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庭tínɡ 潭tán 螺luó 多音字“和” “磨” “相”。(让学生快速完成达标训练的第1—2题,教师巡视指导,出示课件)
3.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出示课件)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4.理解诗句的意思。
(1)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2)学生反复读“湖光秋月两相和”。 师:你读懂了哪些字或词? 生:湖光,湖水的光。 生:相,相互。
生:和,和谐,协调。
生: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孩子们读得真仔细,理解的非常好。 师:谁能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师:孩子们理解的真好。
(3)学生读反复读“潭面无风镜未磨”。 师: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生: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生:末,没有。
生:镜未磨,这里形容水面迷蒙,指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呢?
生:湖面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 (4)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进行反馈。
(5)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无风的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镜子。
(6)学习“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 (7)让学生反复诵读,说一说你又读懂了哪些字或词? 生:遥望:远望。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8)学生四人小组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并进行反馈。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907071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