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犀行·君不见秦时蜀太守翻译赏析

2022-09-14 14:15:1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石犀行·君不见秦时蜀太守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秦时,太守,君不见,古诗,赏析
古诗石犀行·君不见秦时蜀太守翻译赏析

《石犀行·君不见秦时蜀太守》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其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前言】 《石犀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创作的一首诗。此诗特咏古迹,当作于上元二年761年)。全诗分两段,首段讥厌胜之谬,末段意欲扶正道以杜神怪。 【注释】 石犀行。石犀:用石刻成的犀牛。 秦时蜀太守:指李冰,秦孝公时为蜀郡太守。 厌胜发:古代用诅咒来制服他人,称为厌胜法。也指一物镇服一物的办法,是一种迷信活动。 矜夸:骄傲地自夸。一千载:时间很长。泛滥:洪水泛滥。张仪楼:战国时魏国人,后入秦,相秦惠王。相传成都府为其在城西南修建一高楼,称为张仪楼。 今日:指上元2年(761年)。灌口:山名,四川灌县西北。羞:羞耻。 高拥:用木石泥土等修筑的堤防。 当清秋:正当秋天。 先王:古代治水的大禹。正道:顺水势疏导河流。参:参与,引申为混杂。 经济:无益于国计民生,也有不顶用之意。缺:缺少。讹:乖错。缺讹:指五个石犀的变动。 但见:又见。元气:阴阳二气。调和:阴阳二汽配合得很好。恣:肆意。调

1


瘵(zhai 痨病):这里指灾难。 天纲:天地的纲纪,指国家的法纪。茫:遽,速。 【翻译】 蜀郡太守李冰兴修水利时,曾经刻五头石犀牛以镇江水。虽然有一物镇服一物说法,但是江水还是顺势向东而流。当地人总夸耀石犀能治水,洪水泛滥也淹不了张仪楼上。当年灌口发洪水淹没人家,此事恐镇水之神也感到羞耻。防洪靠众人出力修筑堤防,正值秋天快用木石泥土筑堤。大禹治水是顺势疏导河流,哪能靠诡话邪怪来治水患呢。五头石犀镇水能起何作用,失踪的石犀只能顺水而消逝。只有自然界阴阳二气调和,才可以免除洪水带来的祸患。假若谁能掌握天地的纲纪,洪水不会成灾石犀急速奔亡。 【赏析】 《石犀行》,讽庙堂无匡救之人也。此章分两段。前八句为首段,讥厌胜之谬。江水东流,非关厌胜、目系灌口冲决,则知神不能为力矣。蜀人向夸此犀,尽诞妄耳。 “修筑堤防出众力”以下,此欲扶正道以杜神怪。筑堤乃正道,厌胜乃诡怪。朝有良相以调元气,自然水不为灾。彼缺讹之物,非关经济,何不提去以灭其迹乎。修筑在官,而调和在朝,此推本之论也。 干元元年九月,置道场于三殿,以宫人为佛菩萨,北门武士为金刚神王,召大臣膜拜围绕。当时黩礼不经甚矣,故有厌胜诡怪等语。且自李岘贬斥,朝无正人,故有调和元气之说。此诗寓言,亦确有所指矣。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fa4fce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2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