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论文

2022-10-29 18:12: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佛教论文》,欢迎阅读!
佛教,论文




浅析佛教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已有二千五百年历史,比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更早。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法号为释迦牟尼(意为仁慈的人、清静寂默的人)。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西汉未,自印度传入中国。在我国,佛教又叫“释教”,人们称和尚为“释子”。要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佛教。那到底什么是佛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教法、仪式、制度、习惯、教团组织等等;狭义地说,它就是佛所说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术语来说,应当叫做“佛法”。佛法的基本内容可以用“四圣谛”来概括。 一是苦谛。佛教认为,人生一切皆苦,人生就是苦海,“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客观地说,这迎合了那些曾经苦难和正在经受苦难的人的心理!

二是集谛。集,就是集合的意思,集谛是说苦难集合、苦难招致的原因。佛教认为,人有苦难,首先源于一个“贪”。另一个就是业报轮回,即根据前生的“业”来决定来世轮回的幸福程度。比如有的人为什么幸福?那是他前生修行积德的结果。与业报轮回相呼应的是“六道轮回”,指轮回有六个等级,人以上是阿修罗和天,人以下是畜生、饿鬼和地狱,修行越高来世越有可能是阿修罗,以此类推,最低一级就是地狱。 三是灭谛。指消灭痛苦的方式,如修行、吃斋、念佛。 四辊道谛。即达到极乐世界的途径。

四圣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缘起论。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论这个源泉流出来的。所谓“缘起论”,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由相待得互存关系和条件决定的;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因、缘一般地解释,就是关系和条件。

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 它的存在与发展对整个人类精神和气质以及对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长远而巨大的影响,显示了其文化学意义的广度和深度。就中国而言, 佛教传入近两千年以来, 它对中国人的思想形态、政治经济、人生观念、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文学、美术、书法、音乐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曾产生深远影响。正是这些影响, 构成了中华民族集儒、佛、道为一体的精神气质, 它是我国社会变化发展的重要根源所在, 也是东方文化独具魅力的重要根源所在。

一、对思想的影响

中国哲学思想, 萌芽于周朝, 盛行于战国。战国时代, 诸子争鸣、各倡其说, 使中国哲学思想盛极一时。汉朝, 则唯有孔老, 后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所以, 道教日衰。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于世, 而道教也渐渐复兴, 二者起了冲突, 因冲突而产生排斥, 又因双方论战而产生融合。之后, 凡讲老庄思想的人, 大多取义于佛经, 而讲佛学者, 也经常引用老庄哲学思想和语句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至于儒家, 也因为帝王及名儒都对佛教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兴趣, 所以, 当时卫道者终因佛教思想之超越、翻译文学


优美, 凡一流儒者无不学佛。佛教在哲学上与中国固有哲学的渗透与融合始于魏晋南北朝时, 这是佛教哲学中国化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 首先出现了玄学与佛教哲学中“空”论的渗透。玄学是魏晋时期中国哲学中的一种新派别, 它从 “无”的本体论展开哲学探索。佛教哲学中的“空”, 在一定程度上被一些佛教理论家用来与玄学的“无”互相比附, 出现了佛学“空”论与玄学“无”论相互渗透的现象。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神不灭论与神灭论的争论。佛教界坚持神不灭论表明, 佛学已被中国哲学中的鬼神概念所影响, 迈出了中国化的实质性的第一步。隋唐时期经济的繁荣, 为佛教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也使佛教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中国各大佛教宗派的建立,在佛学义理上,以华严宗创立的华严哲学体系为中国佛教哲学发展的高峰;在佛教实践上,以禅宗创立的禅学体系为中国佛教实践哲学发展的高峰。佛教哲学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完成的中国化的自我选择,为中国固有哲学出现高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传统哲学的顶峰时期是儒、释、道三种哲学的合流,这种格局的出现是中国固有哲学对佛教哲学的回应,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哲学起到了推动与催化的作用。

二、对文学的影响

许多佛典本身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如《维摩诘经》等;对诗文的影响。例如五万余首唐诗,平均每十首就有一篇关于佛教的,尤其是佛教中的禅宗。其中王维、韦应物、魏源、李叔同的诗中都有佛学的痕迹。以王维为例,王维,字摩诘,这源自于《维摩诘经》,王维是虔诚的佛教徒。作为一名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用了大量的“空”字,因为佛教所言一切皆空。如诗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人前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寒空法云地,秋色静居人”;对小说的影响。例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就有佛学的理念:孙悟空无论上天还是入海,甚至自称齐天大圣,但也逃不开如来佛的手掌;有菩萨、有投胎(猪悟能前世是个天蓬元帅)、有地域、有饿鬼。又如《红楼梦》中开篇就是一个僧人和一个道士的对话,贾宝玉最终出家,荣华富贵一切皆空;另外逻辑学一个源头——因名学就是来自佛学。

三、对艺术的影响

佛教对中原地区的绘画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大量佛寺在中原地区得以建造, 佛教人物画像和壁画也纷纷出现, 对中原地区绘画技术的日渐成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存开封铁塔公园接引殿里, 其人物画像色彩丰富、线条柔和, 面容丰满、表情丰富, 能够充分表现佛教人物画像的特色。而这种构思人物画像的方法, 被广泛运用于各种绘画技巧之中。又如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 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至于音乐方面, 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 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中原地区某些佛教寺庙之中。

四、对道德的影响

佛教伦理道德与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儒家的纲常名教本来是严峻对立的, 但佛教对此一直采取调和的立场, 协调两者的关系。中国佛教常常通过比附融合、撰文论证、编造佛经以及确定有关宗教仪式, 来宣扬儒家的忠孝观念, 对于忠孝道德观念的深入人心, 积淀为社会心理起了辅助作用。佛教的基本道德标准是大慈大悲, 利己利他。这种观念在历史上曾起过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而在近代,则曾为一批先进的有识之士, 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章太炎等人, 作为改造社会的道德工具, 它所显示出的某种积极作用是不能不承认的。至于在学术的层面上, 佛教道德中的禁欲主义, 去染转净的心性修养方法, 不仅补充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d9223443323968011c923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