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压力角度看男性解放运动的意义》,欢迎阅读!
从压力角度看男性解放运动的意义
占有当今社会主流地位的男权文化通过对两性不同的社会性别的划分,使得男女两性群体根据生理性别的不同而在社会中的拥有不同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其不同的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如男高女低、男优女劣)、以及关于性别的成见和对性别差异的社会认识等等。社会性别是维持性别歧视的基本手段,是女性弱势地位的主要社会成因,对女性造成着严重的伤害。而与之相对,传统的男权文化对男性的社会性别的划分,通过赋予他们的社会责任、刻板印象,以及对他们行为方式的要求,也对男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伤害。所以,在女性解放运动如火如荼进行了两个世纪的同时,男性解放运动也正在蔚然兴起。
一、男性解放运动
男性研究以及男性运动,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受女性主义思潮/女性研究及运动的影响而出现。女性研究在批判父权体制及这一体制下的社会性别角色的过程中,不得不面临两个问题:(1)男性倒底在父权体制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2)男性是否可以成为女性的同盟者反对父权体制。同时,男性面对女性主义思潮/女性研究及运动对父权文化及男性审视,也不得不做出回应。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男性研究与男性运动开始出现。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师、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在读博士方刚率先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男性解放组织,写就了国内第一本关于男性解放的书。2005年的3月3日,“男性解放沙龙”在北京林业大学人文学院心理学系正式创立,学术沙龙对“男性解放”做了定义,指“从传统男权文化通过社会性别角色的定义所施加的禁锢与奴役中,将男性解放出来,从而全面改善男性的生存环境”。
二、男权文化对男性在压力方面的影响
1.压力源方面
文化赋予不同社会角色不同的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责任几乎都被男权文化赋予了男性。男性需要事业上的进取心,即便他或许根本对事业毫无兴趣而更乐意享受家庭生活;男性要承担家庭的决大部分经济支出,而且关系到男人的“面子”,所以即便他太太的收入已经足以支付家庭的全部开支,他仍然要想方设法地赚得比她多。男性职业角色的失败同时也意味着家庭角色的失败,职业角色失败的男性比家庭角色失败的女性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嘲笑。事业、金钱、权力、地位成为衡量一个男人是否象个“男人”的标准,只有能挣到足够多的钱养家男人,在家庭才会有地位。这些都是文化带给男性的压力,而且这些更是被广大男性内化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使得自己根本无法逃脱被这些“责任”所压迫的命运。但我们应该看到这背后的东西,这些“责任”不过是一种文化自身的需求,而不是男性本身的需求。而男权文化之所以给予男性这种责任,不过是为了巩固男性在社会中的权利和优势地位,而广大男性认同这种责任不过是男权文化成功滋生和塑造了他们的结果。
男权文化下理想的男性气概应该是支配的、强力的、主宰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理性的、轻感情的、不温柔的,等等。在性角色理论下,不符合这一男性气概理想模式的男人,都是不够男人的,是女性化的,是被贬损的。可见,现实中男性的处境从社会角色的定位来说,与女性整体同样,只是作为存在总体内的一个位置,并没有自己独立的领域和自主开发的权力。于是,那些喜欢家务、服装、布偶之类的男性不得不隐藏着自己的本性生活;那些柔弱的、感性的、脆弱的男性比起具有同样特质的女性来说要更多的承受着与社会角色期望不符而来的压力。
康奈尔在《性别与权力》一书中,提出了社会性别秩序三重关系的理论,这一理论指出一个相互影响的社会层面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性别秩序,即遍布全社会的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之间的权力关系模式,主要涉及的是生产关系(分配工作的方式)、权力关系(男人控制女人以及彼此控制的方式)和情感关系(cathexis)(人与人之间形成依恋和纽带的方式)。而其中生产关系与权力关系这两方面决定了女性与男性在社会工作中被分配到不同的职业和职位中。周跃萍,周莲英采用自编的压力源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55名不同职业的宁波市民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不同职业人员在SCL-90的强迫、人际关系、妄想症、敌意、精神性、抑郁、阳性项目数、SCL-90总分等症状因子上差异极显著,其中政府职员是承受最大压力的职业人群之一。而众所周知,在男权文化压迫和塑造下,社会认为女性不适合从事政府工作,更少的女性被选入政府部门,更少的女性去培养自己或被培养为能够从事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同时也是为了维持男性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以及女性的整体从属性地位,男性占据了政府职位的决大部分,尤其是高层职位,而女性参与到政府工作中的是极少的。这就自然形成了政府职业人员中男性比女性多的现状,也就是说比起男女平等的文化下的社会,更多的男性被文化带到了政府职员的位置,承受高压。而这,也正是男权文化的产物。 2.压力应对方面
面对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包括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的解释;消极应对方式包括忍耐、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不论心理压力大小如何,消极应对方式多者,心理更不健康,体现出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心理压力与消极应对之间有显著性交互作用。
男性自出生就被大人们灌输隐忍、坚强、果敢的意志。当男孩受到损伤啼哭时,大人总是告诫他们:“男儿有泪不轻弹”。成年后,社会则要求男性要富有竟争意识和保持自强自信的心理状态,要善于克制和忍耐,处处表现出强者的状态,这种性别教育,使男性脆弱的一面被忽略了。这些被赋予男性的特点使得男性和女性在面对压力时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在遭遇压力事件时,女性可以向父母、朋友倾诉,或者干脆大哭一场来释放情绪。而男权文化不鼓励男人做这种“无利益”的事,不支持男人交流与倾诉的尝试,因此男性应对压力的方式则更多的是压抑和忍耐;或采用酒精、烟或药物等不恰当的手段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这些方式都极大的伤害其本身的身体健康,是继压力对人体造成生理上的危害之后的二次伤害。 3.社会支持方面
社会支持的缓冲作用模型认为,社会支持是通过对压力消除对个体的身心健康起作用,他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社会支持的动态效应模型认为,应将社会支持和压力同时作为自变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对身心健康水平起作用,压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这种关系还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两种目前主要的社会支持模型都说明着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支持对与压力的调节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的研究都表明着男性和女性在社会支持的因素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面对压力时,男性更多的是采取“争斗或逃避”的方式,女性却有着另一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关爱和协助。Luckow等人在研究男女合作时的性别差异时发现,男女的最大性别差异在于,二者在寻找和利用社会支持方面有显著差异,而且这种差异的显著性特别明显。在人的一生中,女性会更多地动用社会支持,尤其是在压力条件下利用来自其他女性的支持。她们会更多地寻找和接受支持,通常也会对所接受的帮助更满意。青春期的女性比起男性而言,她们会更多的从信息资源中寻求支持,也更多地向同性的同伴求助。女大学生比男生更多报告得到过帮助、接受过支持。成年女性和同性的亲密关系更多地能够维持下去,她们在压力条件下也更多地动用社会支持。男性在压力条件主要依靠配偶的支持,而女性则不同,她们更多的是依靠同性朋友的支持,并更多地报告从同性朋友那里寻求到帮助和社会支持。
Luckow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压力条件下喜欢联合他人,主要是女性的特征。实际上,这也是成年男女之间最显著的差异。而我们可以在他们的研究中注意到两个地方,一是男性并不是根本就不会想要寻求社会支持,只是他们只会选择依靠配偶这样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另一点是,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成年男女身上,这说明,后天的塑造作用在造成男女对待社会支持上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而Sarason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是一种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它形成于儿童时期,稳定于青年时期,它的形成过程受到文化背景和情景变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理由相信正是男权文化的背景造成了男性缺乏社会支持的现状。
三、结论
从古至今,人们都理所当然不可避免地拥有着各种来自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但其中因为文化而带来的压力并不是人们所习惯的那样理所当然的。占据当今社会主流的男权文化,通过对男性和女性赋予不同的社会性别角色,长久以来不只对女性造成了伤害,而同样束缚和压迫着男性。而每一次解放运动的产生,每一种文化的颠覆正是人们智慧地认识到了当前所承受的不必要和不平等而做出的自然的、合理的反应。毋庸置疑,男性解放运动和女性解放运动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颠覆主流的男权文化、解放男权文化的受害者。男性解放也好,女性主义也罢,其实都在强调人的个性。男人也可以温柔细腻,女人也可以勇敢刚强。对一个普通男性或女性来说,打破这样传统的男女身份划分法之后,便可以自由按照自己的特长发展而不再受男权文化的束缚,不再承受不必要的压力的压迫,并能更加积极地应对压力,最终实现男女平等,促进社会和谐。
睡得了地板 住得了走廊 跪得起搓板 补得了衣裳 吃得下剩饭 付得起药方 带得了孩子 养得起菇凉 耐得住寂寞 争做灰太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cda07501f69e31433294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