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2019年精选文档》,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课堂体能训练的有效策略
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小学体育课堂总是丰富多彩的,体能训练不仅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更是必须达成的教学目标。体能是提高学生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指的是通过协调、力量、灵敏、速度、柔韧与耐力等诸多运动素养,最终体现出的一种运动能力。体能训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对于塑造形体、增强免疫力、提高适应能力与肢体协调能力更有着积极效果。然而,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小学体育教学长时间受到忽略,甚至有的老师对体能训练完全不重视,面对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老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桎梏,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
一、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稳定性训练等均属于体能训练的范畴。老师选择体能训练的方式方法需要立足于小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用兴趣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体能训练中来,并在此过程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从技术层面的角度来说,如果老师只强化小学生的动作,在反复、枯燥的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小学生自然会觉得乏味无趣,对体能训练失去了兴趣,体育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兴趣”二字显得十分重要,老师应从小学生的兴趣着手,比如“平衡力”的训练项目,老师可以引入“呼啦圈”,采用分组训练的方式,每位学生都有担任小组长的机会,将小组成员的训练情况记录下来,之后组织各小组间进行比赛,让学生在竞技比赛中感受体能训练的乐趣。
二、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用集体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管体能训练充满乐趣,但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接受,平日文化课的学习对小学生而言已是一种负担,如果体育课上还要接受体能训练,很多学生会感到压力更大,甚至会对体育这门课程产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向笔者反映:很担心自己在体能训练中不能完成任务,所以体能训练之前非常紧张。班上只要有一两名学生对体能训练表现出抵触情绪,其他学生也会很容易被感染,导致整个班集体的消极情绪,体能训练也就失去了意义。与文化课教学一样,体育教学同样要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老师要?M可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充分考虑小学生的体能水平与承受能力,营造积极向上、公平民主、自由
1 / 2
轻松的训练氛围,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相互加油、鼓励,在公平的比赛中彰显自己的特长。
跑步是体能训练中的一项重要项目,考验的是学生的爆发力与耐力,尤其是长跑,更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消除学生对跑步的抵触情绪,老师可以用广播播放振奋人心、激情高昂、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跑步一边高声喊口号,营造拼搏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在跑步过程中互帮互助,解决眼前的困难,共同奔赴终点。
三、在课堂中引入游戏训练,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每位小学生都喜欢游戏,这也是游戏教学受到学生认可的根本所在,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老师同样可以引入游戏项目,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训练的项目、内容不同,游戏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以免学生在重复的游戏中感到厌倦。比如,在“灵敏度”的体能训练中,老师可以引入“丢沙包”这个学生熟悉的游戏,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肢体反应能力,游戏的教学方式,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让教学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游戏不仅能让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更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在心理方面,游戏化的体能训练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每位学生的体能是存在差异的,老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体能水平,让体能游戏更具有针对性,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若学生的体能水平比较弱,老师可以让他们做一些难度小、运动量少的游戏,待学生适应后再提高游戏难度;若学生的体能水平比较好,老师可酌情提高训练强度。在游戏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让体能训练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又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小学是身心发育、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小学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能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肌肉、骨骼、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肢体更加协调、反应更加迅速,且耐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除此之外,体能训练还能培养学生面对挫折不轻易言败的精神,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大有裨益。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cd54c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f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