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词比较阅读

2023-05-05 22:02: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词比较阅读》,欢迎阅读!
乌江,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古诗词
杜牧《题乌江亭》、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李清照《夏日绝句》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乌江亭【注】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浦,相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1.下列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B.杜牧诗不落传统察白。认为项羽不该自杀,本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认为军民离心,败势难回。

C.李清照对项羽进行了高度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D.这三首诗对项羽评价的角度都不一样,杜牧是从兵家用兵角度、王安石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李清照是从节操(气节)角度进行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案】

1B

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


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意对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三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王安石则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错误,属于主观臆断,王安石不认可杜牧土重来未可知的观点,并不能判定他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然后阅读三首诗歌,看诗人对项羽的评价,根据评价来分析作者的观点。杜牧《题乌江亭》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首诗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杜牧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王安石的《乌江亭》政治家的冷静分析入手,以楚汉战争发展的客观形势为依据,对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结局进行理性判断,显示了政治家的果敢和睿智。王安石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壮士哀就隐含着那时的项羽已经失去人心这一信息,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项羽已经失去,要挽回大业是十分艰难,概率也是很低的。李清照《夏日绝句》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点睛】

比较鉴赏型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在题材、感情、写法、风格上相似甚至对象相同的两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这种题型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点多,易于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综合鉴赏能力。因此,这种题型会成为高考命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af5b67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