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及优化途径》,欢迎阅读!
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及优化途径
[摘要]文章介绍了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的现状,例如通识概念认识不清,课程管理审核不到位等。从而提出了其优化途径,例如理清通识选修课办学理念,完善审批制度,课程设置合理化等。
[关键词]农业院校 通识选修课 优化途径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选修课是通识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如何开设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通识教育选修课是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根本所在。如今,各地农业院校也开始尝试通识教育,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公共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两课”、英语、体育、计算机等,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督导与评价,课程体系已比较完善。但通识选修课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优化的途径。
一、农业院校通识选修课现状
1.通识教育概念认识不清。透彻掌握通识教育的理念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前提,明了通识教育的内容则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开端。与国外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相比,我国农业院校通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还是偏重知识的获取,现有课程强调全面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基本的公民素质的培养。
2.课程管理审核不到位。审核过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开课老师资格问题。有的院校由于老师开设通识选修课的热情不高,缺乏课源,所以只要有老师申请开设通选课,一般就会同意其开,不会考查老师专业领域、教学经历及对所开课程的研究程度。二是所开课程问题。学校没有系统的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为了使通识选修课“丰富多彩”,通常是因老师设课,使各门选修课之间缺少有机联系,支离破碎,学生无法得到通识教育的真谛。
3.通识选修课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体系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结构和开放性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组合系统。当前通识教育课程普遍存在课程种类繁多与学生所学甚少的矛盾。课程内容杂乱、教学质量差、学生混学分现象普遍。用人单位要求的、需要过级的计算机、外语等科目或是高数、大物等自然基础学科的学分仍占通识总学分的70%以上。有些学校把通识选修课简化为外语、瑜伽、美食、礼仪等课程。这样的选修课对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对其优质公民素质的形成无大裨益。
4.任课教师水平不高。通识教育要想成功,需要高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专业素质的培养。很多国内外的知名大学,通识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主讲教师都是术业有专攻又博学多识的知名教授和著名专家。但大多数农业院校的开课教师中高级以上职称偏少,一些高职称的教师主要进行研究生的培养或是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acfc24f01dc281e53af0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