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光中《乡愁四韵》

2022-08-07 15:07: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余光中《乡愁四韵》》,欢迎阅读!
余光中,乡愁,浅析
浅析余光中《乡愁四韵》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20171214日在高雄医院病逝余光中先生,是一个不朽的诗人,从《等你,在雨中》、《今生今世》、《舟子的悲歌》、《心血来潮》,到《乡愁》、《乡愁四韵》等等。每次读它们,却总能拉近我与他的距离。他的诗有焦灼,有孤独,但更多是充满了带着哀伤的海峡两岸间的爱国思乡情怀;当翻看,诵读时,总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叹它的朴素清新温情明丽;叹它的浅吟低唱,却字字耐人寻味,满是穿透力,使人不由神思,何谓“家”、“国”、“情”、“爱”......

这里,将从文学作品本身,文学作品审美性来对《乡愁四韵》作简要的赏析。 一、从文学作品本身来赏析

结构上,《乡愁四韵》以四段,段与段之间排列工整,句与句之间呈对仗态势,这种工整的结构使它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回环复沓,可读,可诵,可咏,可歌。如《毛诗序》中所说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嗟叹之,嗟叹之不足,则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对于创作者适用,对于读者也未尝不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种节奏感,音乐性的特点,这首诗在被谱唱为歌曲之后,旋律优美,哀而不伤,悲不及泣。

在意象上,诗人依然采用的是以往选取意象特点。忌空洞,泛指,聚焦到具有极强代表性的微小事物上,以点泛面,以小见大,以平淡见真情的直抒胸臆。这样的表达一来易于集中思维情感,二来易于表达意象背后所要表现的深沉的思国怀乡的忧思之情。四个部分各选取了一个代表性的意象:“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四者之间咋看是平行关系,实则是呈上升递进的关系:

““长江水””对应“醉酒”,对爱国思乡的表现;

““海棠红””对应“沸血”,对爱国思乡情感焦灼的表现;

““雪花白””对应“信件”,对爱国思乡的表现以及对所思之处的期待; ““腊梅香””对应“母亲,乡土”,是爱国思乡情怀、民族精神情感的体现。

这样的情感上升式递进,一步步将诗人与读者的爱国思想情怀推向高潮,达到意象与情感相生共进,从而引起情感共鸣。


二、从文学作品的审美性来赏析 从审美角度来浅析,《乡愁四韵》是以形而下的具体意象来呈现情感的,然而表现的又抽象的形而上的情感,文学属于艺术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它到是符合西方人的艺术概念:艺术的本质不是现实,而是虚构。到这里不免多说几句,余光中是台湾诗人,一方面接受西方的思想观念,一方面又根植与中国古今文化在这两者碰撞中,诗人对情感的表现就呈现出与众不同文学风格样式和审美理念,而这种独特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种文化的长期熏陶,这或许就是之所以他身上有,而其他人身上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回到题上,正式这种形而上的情感表现,体现出诗作为艺术作品的多义性,模糊性,让不同的读者有了更多种不同的审美体验。

色彩感,或许可以把色彩作为一个个审美角度来赏析《乡愁四韵》诗中将“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这四个意象作一个横向的色彩对比,我们会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发现:

“长江水”—透明(白); “海棠红”——红; “雪花白”——白; “腊梅香”——红;

我们常说红白喜事,即悲与喜的对照;那么可否这样来解释:

“长江水”——醉酒——思乡——白——悲

“海棠红”——沸血(醉后的狂热)——渴望——红——喜 “雪花白”——回乡的期待——思乡情感的迫切——白——悲 “腊梅香”——对母亲(祖国)的赞美——红——喜 如果可以这样来解释,那么是否就可以得出,从色彩来赏析,在美学类型的三种模式中,这首诗到是可以说美,悲,喜兼具。首先全诗的情感始终是在一悲一喜之间角逐的,当心在思乡,思国时,诗人表现的就是惨厉的悲情,读者亦可体会到始终表现的悲情;当情到期望,等待,赞美祖国家乡时,诗人表现出的是内心的狂热,激动,兴奋,对祖国的挚爱,渴望的喜悦。而这两种情感的相互融合,加上文本本身的诗歌语言,生出了美感。它的美是优美;它的悲是崇高;它的喜是热情;

或许这有一些牵强,但也许可作为一个审美点来补充对《乡愁四韵》的赏析。

读诗,只有超越了具体存在之物,而站在艺术的角度去品味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文外之意,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方可得其更高的审美体验。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 ——刘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9c4a2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