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欢迎阅读!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 桃花 三两枝, 春江 水暖 鸭先知。 蒌蒿 满地 芦芽短, 正是 河豚 欲上时。
根据划分的节奏,有感情地读出古诗的韵味,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词语解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有毒的鱼。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
解诗题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惠崇是大诗人苏轼的好朋友,这首诗,就是为惠崇的画所作的题画诗。 惠崇的两幅画均已失传,只流传下来苏轼的诗,后人根据这首诗,画出了其中一副《鸭戏图》。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译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赏析】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三三两两开放,显示出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可爱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
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是画面所没有的,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通过想象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这一首诗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8e885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