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先秦儒道文艺思想的互补关系

2023-01-12 11:31:1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论先秦儒道文艺思想的互补关系》,欢迎阅读!
儒道,先秦,互补,文艺,思想


浅论先秦儒道文艺思想的互补关系

中国文艺思想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自古以来,各时期之文学各有特点,各领风骚。先秦处于中国历史之初,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重要也最为特殊的一个时期,文学领域方才兴起,文艺思想尚算稚嫩,但至今为止,先秦文艺思想却对人类思想文明产生了潜移默化、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说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摇篮一点也不为过。

在这最为活跃的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儒、道、墨为典型代表的诸子百家思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儒道两家相生相克,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形成互补相成关系,彼此的存在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奇特结构和独特脉络,可谓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以下我想就文艺审美风格文艺价值、文艺批评标准、文艺接受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儒道文艺思想互补关系的浅见。

先秦文艺思想虽刚萌芽,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其文艺思想文史哲宗教不分,以诗乐舞为一体同时各种艺术理论相通。纵观先秦文艺思想的共性,儒道两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源流亦是各有特点。

从文艺审美风格来看,儒家主张中和之美,追求“善”“美的统一” 往的是社会美学,注意发挥文艺规范社会秩序的社会功能;道家崇尚自然朴素,追求“真”与“美”的统一,向往的是自然美学和生命美学,注重文艺对人类自提升的作用。再看文艺价值方面,儒家着重的是文学社会价值,关注的焦点是文艺的社会价值,主张积极入世,推崇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精神;而道家强调的文学的审美价值,关注文艺对个人的价值,崇尚出世,追求个人的超然独立。说到文艺批评标准,儒道两家的主张是相互制约相互成全的,才有了文艺批评界的公平公正、精彩纷呈。儒家主张“思无邪”,认为文学观照的对象,感情的抒发要受到礼乐的制约,追求“怨诽而不乱,好色而不淫”,“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不能过度;道家主张“法天贵真”,要求按照自然之道,追求物我合一的境界,表达要自然率真,不失本色。这一点与接下来要谈到的文艺接受方面相似,前者强调客观性,后者强调主观能动性。最后谈到文艺接受方面,儒家强调从作






家作品角度去欣赏文本,提倡 “知人论世”,带有较明显的客观性;而道家则强调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主张读者鉴赏文本时加入个人感情色彩,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其实先秦儒家和道家文艺思想的互补关系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不仅在文学文论方面,在人文生活当中也处处可见其踪迹。儒家主张“有为”,推崇“大一统”,凡事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而道家恰恰相反,主张“无为”,崇尚小国寡民,凡事听任其自由。乍看儒道两家像是背道而驰,其实不然,两者一张一弛,正如一个家庭中的父母亲,父亲严厉母亲仁爱一样,只有软硬兼施才能把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国家治理得更好。

常言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对于文艺思想层面来说,恰恰是应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只有这样才能集思广益、相互制衡。儒道两家均以对方的存在而更显其价值,国家更是得益于两者的互补关系,他们的关系让众多学术流派和文艺思想如虎添翼、锦上添花。对于中国文学由于儒道对文艺不同的价值取向,使得中国文学可以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儒家批社会现实,所以中国文学不会沦落至无病呻吟,不会遗忘历史更不会以一个多愁善感的颓败形象现于世人眼前。道家关注人的内心,注重文艺的审美价值,所以中国文学不会因功名利禄的诱惑而走向庸俗没落,人民依然敢于批判现实,拥有超脱自然的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文学界的福音,也造福了无数文人百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a877fd24482fb4daa58d4b31.html

相关推荐